結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程海波帶著愉悅的心情準備下班回家,作為一名哈爾濱新區從南方城市引進的科技創新人才,與往年到家后孤單一人相比,今年程海波回到家時,迎接他的是妻子的笑容和孩子的身影……
近年來,哈爾濱新區厚植科技創新沃土,秉承“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出臺相關政策,引進大量科技創新青年人才,讓他們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大有作為,推動哈爾濱新區加快打造黑龍江省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
解決后顧之憂 讓科創青年留在新區
程海波是個地道的南方人,大學畢業后留在武漢從事血液制品方面的工作,一干就是19年。2020年夏天,哈爾濱派斯菲科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把他“挖”到了哈爾濱新區。“公司領導很重視人才,以前我只負責原公司的一個部門,現在我負責整個公司的質量管理體系運營。”程海波說,到哈爾濱新區工作,是公司對自己個人能力的肯定,對自己今后發展也更有利。
工作中的程海波
來到哈爾濱后,長期與家人分離,孩子也因為缺少父親陪伴而成績下滑,這讓程海波一度想回到武漢。“孩子在武漢上學,當時覺得轉學過來太耗費時間,怕耽誤孩子學習,所以家里人都沒過來。”2024年年初,哈爾濱新區的人才服務專員了解到了程海波的情況后,主動協助他申領新區人才政策,成功認定為“新區A類人才”,順利解決了他的家人居住以及子女入學問題,僅用時不到一周的時間,就幫助他的孩子從武漢轉至哈爾濱新區的學校就讀。
“今年我們一家人在新區買了房、落了戶,算是正式在哈爾濱安家了,感謝政府為我解決了后顧之憂,我更安心了,工作起來也更有干勁兒。”程海波說。
暖廊隔斷寒冬 讓青年感受新區溫度
與程海波被“挖”到哈爾濱不同,26歲的湖南小伙孟佳文是被公司派到哈爾濱新區工作的。“2022年,我們在深圳的公司通過招商引資進駐深哈產業園,成立了黑龍江善行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我擔任董事長助理。”
孟佳文介紹深哈產業園的暖廊
孟佳文說,公司的主營業務屬于數字經濟與生物經濟板塊,打造可穿戴的醫療器械產品,其中主打的產品是智能心電衣,可以對心臟進行24小時動態監測。“黑龍江屬于高寒地區,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我們在黑龍江有開展業務的實際需求,而且這里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無論是新區政府和深哈產業園區都對我們公司的入駐、生產和發展都給予了大量的支持,目前我們公司已經與黑龍江省內80多家醫院有合作關系,一年生產可穿戴醫療設備10萬套。”
盡管是個南方“95后”小伙,但是孟佳文說在哈爾濱工作生活沒有絲毫不適應,“夏天涼快,冬天屋子里有暖氣,飯菜的量也大,我很喜歡這里。”孟佳文告訴記者,最讓自己感到暖心的是工作和生活的整個深哈產業園區都有暖廊連接,“冬天時外邊零下二三十度,暖廊連接的辦公樓、食堂、咖啡店和人才公寓依舊保持在二十幾度,特別是暖廊的存在讓我這個南方人太喜歡了,整個冬天幾乎就沒挨過凍。”孟佳文說。
打造最佳科創環境 讓新區成為青年之家
2023年8月,哈爾濱新區印發了《哈爾濱新區暨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促進重點產業人才振興發展若干服務措施(試行)》,為人才提供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高質量服務,同時發布重點產業人才認定目錄和認定系統,將認定權賦予用人主體,不唯學歷職稱獎項,改以行業平均薪酬作為認定標準,程海波受益于該項措施的出臺,作為重點產業人才留在了哈爾濱。
科技創新企業云集的深哈產業園
近年來,哈爾濱新區經濟快速發展,各類住宅小區和商圈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融創茂、萬象匯、奧特萊斯等大型商場陸續運營,哈醫大四院、六院等優質醫療資源和師范附小、花園小學等高質量教育資源也都在哈爾濱新區落地,讓哈爾濱新區的各類人才,特別是青年人在新區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我們一家人住在融創茂附近,這里大型商超、電影院、咖啡店、健身房,包括游樂園應有盡有,生活非常方便。”程海波說。
在今年10月舉辦的黑龍江省科技大會上,哈爾濱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肖彬表示,哈爾濱新區努力打造全省體制機制最靈活、資源供給最齊全、要素獲得最便利的科創環境,吸引海鄰科、同創普潤、惠達科技等項目南雁北歸,哈爾濱學子返鄉二次創業。2023年以來,已引進就業創業各類人才2.2萬人。
目前,哈爾濱新區加大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為人才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臺,同時,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務實的行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才“南雁北歸”,為新區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