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西市恒山區積極貫徹落實《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立足區域實際,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的柔性引才理念,打通“政企校”人才交流通道,聚焦產業發展需求,立足本土資源優勢,推動人才柔性聚集,有效破解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引進難題。
“問計”引才 精準匹配專家學者
為進一步強化人才智力支撐,恒山區聚焦綜合決策、產業升級、社會民生等關鍵領域,充分利用合作單位帶來的多元化專家資源,組建了一支由特聘專家與合作單位專家共同組成的智庫團隊,收錄200余名專家學者“入庫管理”,定期征集域內重點企事業單位實際需求,邀請專家學者到恒山區調研指導,做到“點單上菜” “量體裁衣”。特邀中國碳工委項目組副秘書長劉巖等多名技術專家在煤矸石制作建材、石墨產業發展前景、生物質肥料等方面,為域內企業提供了決策咨詢、文件起草、論證評估支持,5項決策咨詢建議被采納,12個技術問題和項目建設取得進展,有效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智力支撐。9月26日,“神筆馬良之父”洪汛濤之子、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著名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人洪畫千先生應邀來恒山區調研指導,在區教育局開展了黑龍江首場“童心啟航·閱讀悅成長”之“神筆馬良”閱讀講座活動,調研中洪畫千先生對恒山特色非遺體驗、非遺講堂、閱讀推廣等服務項目提供了中肯可行的意見建議,并為下步加強與浙江浦江縣等地開展交流學習合作提供了思路。
“神筆馬良之父”洪汛濤之子、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會員、著名兒童文學閱讀推廣人洪畫千在恒山區開展專題講座
“互動”招才 激發校地合作動能
恒山區圍繞優勢主導產業,深化與高校合作,打通“政企校”溝通合作鏈條,主動對接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農業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人才工作站、實習實訓基地、就業創業基地,同時積極與域內企業對接,引導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依托中建材黑龍江石墨省級創新平臺和實習實訓基地優勢,“假期游”式聘請高校專家學者到基地講解指導20余次,吸引200余名來自哈爾濱工程大學、黑龍江科技大學、黑龍江工業學院等高校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青年干部到基地開展實習實訓,通過設立實訓基地、提供實習實踐崗位等方式,與15所院校建立合作關系,為下一步校地合作招才引才,讓人才質效進一步轉化為經濟實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開展“點穴式”對接指導,邀請云南農業大學副校長楊生超,云嶺產業領軍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盧迎春等多名專家深入參孩兒農業科技公司等域內10余家企業單位調研指導,破解企業技術難題4個,對發展前景提出建設性意見2個,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云南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楊生超教授在參孩兒公司種植基地現場指導解決技術難題
“筑巢”聚才 升級服務保障體系
出臺《新時代恒山人才振興18條》《恒山區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實施方案》《恒山區引進優秀人才公寓式用房使用和管理辦法(試行)》等“一攬子”人才政策,為人才的有效引進、使用,促進關鍵項目的深入研發突破,加速新質生產力的形成提供了政策支撐。制度保障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在科研立項、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等方面享受本地人才同等待遇,實現企業與人才互動雙贏。區領導定期走訪慰問專家學者,在聽取政策建議的同時,及時關心人才工作、生活需要,真正從情感上貼近人才、從細節上關心人才。為解決好柔性引進人才的待遇保障、臨時住房、生活出行等“后顧之憂”,恒山區免費為柔性引進人才提供商品房公寓20余套,提供政務、金融、消費、美食等6類專享服務,拿出真金白銀的誠意,讓人才安心工作,推動人才柔性聚集,實現人才招引的“雙向奔赴”。近年來,恒山區在煤炭、石墨、衛生醫療、教育教學、鄉村振興等領域柔性引才100余人,參與區域項目20余個,帶動培養出“鄉土人才”2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