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召開東北振興專題座談會,為東北人才振興把脈開方。近年來,綏化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大力實施“人才興綏”戰略,全力構建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態,加快推進各類優秀人才集聚回流。近兩年新引進人才11350人,為綏化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提供“全周期”服務,打消人才留綏后顧之憂
“兩年前剛入職的時候,我就享受到政府的租房補貼和每月生活補貼。今年,我又申請了6萬元的購房補貼,圓了安居夢。”綏化市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進的福州大學碩士畢業生李佳明滿懷喜悅。
綏化是全國玉米深加工能力最大的地級市,年加工能力超過1000萬噸,建成了以新和成為代表的維生素、輔酶Q10產業集群。“過去,企業引進碩士以上高學歷人才較難。政府出臺人才政策后,到企業的碩士畢業生工作滿三年可獲得各類政府補貼20余萬元,助力我們企業更好地引進優秀人才。”新和成人力資源部經理陳靈軍說。
為了讓更多引進人才匯聚綏化、扎根綏化、建設綏化,綏化市深入承接落實《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積極制定出臺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為人才提供了生活補貼、安家購房、職位晉升、醫療保障、子女就學等全周期保障政策。開通人才就醫綠色通道,每年可以進行一次免費體檢;人才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可自主擇校,不受學區限制;市縣兩級拿出2257個事業編制建立“事業編制周轉池”,凡是到企業工作或是自主創業的全日制碩博以及“雙一流”本科畢業生,滿3年后可根據本人意愿選擇到專業對口的事業單位工作,目前已為人才落實周轉編制273個,這些政策的出臺全面打消了人才留綏的后顧之憂。
實施“點對點”服務,破解人才急難愁盼問題
“公寓距離律所很近,大家不用再挨凍了,而且家電家具設施齊全,拎包入住,很方便。團隊律師入住人才公寓后,他們干事創業的勁頭更足了,也為我們律所解決了大難題。”黑龍江遠放律師事務所負責人王海榮說。
據了解,去年綏化市深化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工作,創新開展了“萬名黨員干部聯系人才”活動,將全市萬余名黨員干部列為服務主體,將域內各類優秀人才、新引進人才、綏化籍域外人才列為聯系服務對象,采取“交朋友、講政策、聽建議、解難題”方式,通過走訪、約見、看望、座談、慰問等形式,定期與專家人才溝通交流,征求他們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才工作的意見建議,并及時解決專家人才提出的問題。
“在點對點服務過程中,各級黨員干部仔細了解聯系對象的學習、科研、工作和生活情況,傾聽他們意見建議,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并督促有關部門辦理。目前,全市共建立聯系臺賬13937項,梳理收集意見建議2033條,解決各類訴求712件,切實打通了人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綏化市委組織部分管人才的副部長說。
打造“組團式”服務,營造尊才愛才濃厚氛圍
為向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務,綏化市還成立了人才服務聯合體,組建生活、法律、金融等6個服務團,吸納購物、餐飲、健身、旅游等方面企事業單位1380家,舉辦“‘青心戀·團聚愛’青年交友聯誼會”“森林花海帳篷節”“情滿中秋·愛在綏化”等系列活動,不斷提升人才幸福感、獲得感。
為讓人才辦事更加便捷,綏化市依托政務服務大廳,整合公積金、社保、醫保、公安等12個與人才服務有關窗口,配備人才服務專員,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綜合體;依托省政務服務網,開設人才服務鏈接端口,實現政策申報、檔案轉移、技能鑒定等50項人才服務業務網上辦理;設立公布人才服務熱線,暢通政策咨詢、業務辦理和問題反饋渠道,實現了“只進一次門、只用一張網、只打一次電話”的高效服務。
堅持以“環境留人”,持續抓好城市功能配套,建設人才公寓570套,實現市縣兩級人才公寓全覆蓋。興建人才公園、人才大道、人才走廊,集中配置沙龍書吧、藝術空間等服務設施,不斷提高各類人才對城市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