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渤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概括提出并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之路,實現了中國社會長期穩定、經濟快速發展、國家不斷強大、人民持續富足,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上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拓展了新的道路。
激發經濟現代化建設的內生動力
經濟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石,發展經濟是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中心。推動社會發展進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豐富細化“人民至上”的內涵,都必須以現代化經濟體系為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是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與“外源型發展”相比,“內生發展”強調的是激發區域內在的人力、資源、要素等發展動力,充分利用政府的各種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作用,培養區域的自我發展能力并使其發揮出主導作用,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內生動力一旦形成就會相對穩定,并會在發展和社會實踐中不斷深化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突出以人民為中心,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價值訴求。中國式現代化也要依靠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依靠中國人民去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從動力源泉上來看,內生動力尤為重要。
增強黑龍江建設現代化強省的內生動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只有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好質與量的關系,才能不斷塑造新的競爭優勢,支撐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才能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夯實提質增效的物質技術基礎。
黑龍江面臨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以及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向,實現經濟現代化的“并聯式”疊加發展目標。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把握好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激發內生動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持續提升和量的快速增長。
以改革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動力
激發創新動力,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破除束縛創新活力的體制機制障礙,使更多更好的科技創新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激發人才動力,堅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抓好以科技人才、企業家人才、實用型人才的人才隊伍建設,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各類人才。激發市場主體動力,深入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發展壯大民營經濟,激發企業家創業熱情,增強企業內在活力和創造力。支持企業把產品做精、鏈條做長、規模做大。激發思想引領力,全面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鞏固提升綠色發展優勢,祖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作用更加凸顯。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省要發揮向北開放高地對其他省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全省的開放水平。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五大安全”的重大政治責任,堅決守好祖國“北大門”,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維護祖國北方生態安全,提高國家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全力保障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