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 本報記者 蔣平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24年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市、區)名單,牡丹江市海林市、寧安市成為全省首批通過國家驗收的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
自主游戲。
喜人成績的背后,是怎樣的探索與創新?在資源有限的條件下,如何實現學前教育的高質量普及普惠?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深入實地走訪,探尋該地區學前教育發展的成功密碼,為全省各地市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范例,為每一個孩子的美好童年奠基,為教育強國建設添磚加瓦。
海林市:名園引領 集群奮進
在海林市的鄉鎮幼兒園里,一場教育變革正在悄然發生。走進三道鎮中心幼兒園,孩子們在新鋪設的草坪上歡笑奔跑。短短兩年時間,樓內墻面粉刷一新,衛生間、地磚、實木門、暖氣片等設施全部更新。園長自豪地說:“我們的硬件一點不輸城里,孩子們在這里也能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
柴河鎮中心幼兒園同樣讓人眼前一亮,室外操場鋪上了嶄新的懸浮地板,賽龍舟多人協助車、幼兒貨運車、五人管道滾筒車等器材一應俱全,室內全彩電子屏更是讓幼兒園科技感十足。
孩子們的笑臉。
硬件升級只是第一步,軟件提升才是關鍵。“為了進一步提升鄉鎮園和民辦園的管理水平和保教質量,我們實行了區域學前教育集群化發展模式。海林市第三幼兒園作為全市集群核心園之一,主要負責第三責任區內12所幼兒園的幫扶工作,通過管理共進、課程共建、師資共育、資源共享的方式,發揮名園帶動作用。”海林市教育局局長崔玉寶介紹。
走進崔玉寶談到的海林市第三幼兒園,記者看到園內信息化設備和生活設備齊全,室內外輔助用室、玩具和活動器械充足,多功能室、織染坊等八大場館、25個區域活動空間,孩子們的生活生動多彩。室外安吉游戲、大型組合玩具等十大戶外游戲場上,孩子們正在探索著游戲的世界。
“我們主要以教學研究為突破口,通過學科帶頭人業務引領、骨干教師示范展示、學段教師互動研討等方式,研究和解決保教工作中存在的實質問題。”海林市第三幼兒園園長吳靜介紹,該園作為集群長,下設了鄉鎮園“小雪松”和市區園“小紅苗”兩個子群,通過集群課程的高效推進,多視角、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一系列研培活動。
寧安市:強基固本 足額保障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各縣級市面臨著城區幼兒園師資短缺的挑戰。然而,寧安市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成功將農村富裕幼兒教師轉崗到城區公辦幼兒園,有效緩解了師資不足問題。
“現在,鄉鎮教師有補助,剛參加工作每月收入就比城區多五六百元,隨著鄉鎮工作年限的增加差距可達千元。而且鄉鎮工作三十年可以破格晉級副高級職稱,工作量也小,因此很多教師不愿轉崗到城區。”寧安市教育體育局局長房修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陳,盡管困難重重,但這一舉措背后,經過了寧安市教育部門的深思熟慮。
記者走進寧安市第二幼兒園采訪。這所由民辦園改制而來的公辦園歷經兩年半的奮斗,已經成功躋身省級一類幼兒園行列。從充滿童趣的班級布置、富有創意的走廊樓梯環境,到開闊寬敞的戶外活動場地,每一處精心設計都融入了教育元素。
“從接管時僅有96名幼兒、4個班級、36名教職工,發展到本學期361名幼兒、12個班級和1個早教中心、65名教職工,我園的各項工作正向疊加、積厚成勢,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寧安市第二幼兒園園長張琳琳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牡丹江:督導增效 幼育提質
“資源配置、政府保障、保教質量、社會認可度這些都是核心指標,因此我們要聚焦關鍵指標精準發力,確保高標準通過評估驗收。”牡丹江市教育局一級主任科員陳琳正帶領著各幼兒園園長深入解讀《黑龍江省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工作方案》,通過案例剖析和實操指導,幫助園長們全面把握政策要義,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落地生根。
2024年,寧安市、海林市圓滿通過了國家評估驗收,成為我省首批通過國家驗收的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林口縣已于2024年按計劃完成市級初核,并接受了省政府教育督導室的過程性指導,今年3月接受了省督導室對相關材料和數據的網審,目前正在整改,待合格后接受省級評估;東寧市將于今年參加督導評估,目前正在進行縣級自評,按計劃將于4月底前完成市級初核……牡丹江市政府教育督導室主任尹宏濤細數時間表與路線圖:“按照省、市縣域學前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工作規劃部署,我市所轄10個縣區從2020年開始啟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和認定工作,2022年接受省級第一批督導評估驗收,將于2028年完成全域創建工作。”
在牡丹江市,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的攻堅行動正如火如荼地展開,從政策解讀到實地督導,從資源配置到質量提升,這座城市正以實際行動推動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孩子們的美好童年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