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桂湘黔邊區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依然面臨諸多挑戰。產教融合與協同開發機制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本文以桂湘黔邊區為例,探討傳統體育文化的產教融合與協同開發機制,并分析如何通過創新的機制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為鄉村振興和地方經濟注入新動力。
桂湘黔邊區擁有豐富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如壯族的拋繡球、苗族摔跤等。這些傳統體育項目不僅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也是地方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傳統體育文化面臨著人口流失、文化斷層和保護創新不足等問題。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如何通過產教融合與協同開發機制促進傳統體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亟待解決的課題。
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踐
產教融合的概念。產教融合指的是教育體系與產業體系的深度融合,旨在通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產業需求的對接,推動人才培養與社會經濟的雙向發展。在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中,產教融合尤為重要。通過將教育與產業結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文化認同感,還能促進地方文化資源的產業化。
產教融合的實踐路徑。在桂湘黔邊區,產教融合的實踐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課程與實踐結合:高校應結合地方傳統體育項目,開設特色課程,促進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也讓他們深入了解本土體育文化。校企合作與產業對接:高校應與當地企業和文化旅游公司合作,共同開發與傳統體育相關的課程和實習項目。通過校企合作,學生不僅能獲得實踐經驗,還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社會力量參與:政府、社區等社會力量應積極參與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教育工作。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促進體育文化的普及與傳承。
協同開發機制的創新與實踐
協同開發機制的構建。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涉及多個領域,單一力量難以解決。因此,協同開發機制至關重要。桂湘黔邊區的協同開發機制應形成政府引導、學校實施、企業參與、社區支持的多方協作體系。相關部門應出臺政策,推動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發展,推出專項資金、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地方高校和企業參與文化教育和創新。高校應發揮教育和科研優勢,開展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與教學,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同時,學校應積極參與文化創新,將傳統體育納入地方教育體系。企業應與高校合作,將傳統體育文化轉化為產業資源。通過產學研結合,推動體育文化的創新,并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促進社會經濟的共同發展。社區是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舉辦傳統體育文化節、社區運動會等活動,增強居民對傳統體育的認同感,激發更多人參與到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中來。
協同開發機制的創新。協同開發過程中,創新是推動發展的關鍵。數字化與信息化:借助信息技術,將傳統體育文化轉化為數字資源,通過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等技術手段為學習者提供全新的體驗。例如,可以通過虛擬體育課程開展在線教育,吸引年輕人參與??鐚W科合作: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不僅僅是體育學科的任務,還涉及人類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合作。通過跨學科聯合研究,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傳統體育的文化內涵及其發展需求。文化旅游與體育產業融合:傳統體育文化可以與地方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體育+旅游”的創新發展模式。通過旅游資源的開發,將傳統體育項目作為特色活動吸引游客,從而推動地方經濟和傳統體育文化的雙重發展。
桂湘黔邊區擁有豐富的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過產教融合與協同開發機制的實施,可以有效推動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與創新發展。廣西科技師范學院作為地方高校,通過深入實施產教融合與協同開發模式,已經為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隨著政策的支持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傳統體育文化必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促進地方經濟與文化的繁榮。
基金項目:本文作為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5年度課題(項目編號:2025C480);桂中地區民俗體育文化研究團隊 (編號:GXKS2024QNTD15)。
(作者系廣西科技師范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