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在認真聽講。
□文/攝 胡瑩潔 本報記者 趙一諾
3月初的一天,哈爾濱工程大學21B教學樓內,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程水聲工程學院教授楊德森,為水聲工程專業本科生講授專業核心課程《水聲學》的開學第一課。面對講臺下的百余名學子,他寄予厚望:“你選擇這個行業,就是把自己交給國家了!”
從水聲學的普遍認知講起,楊德森院士結合發展歷史、重大事件以及自身求學、科研經歷,將學科的重要意義、特點、基本原理娓娓道來:“水聲學發展的歷史很短,是一門‘年輕’的學科,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廣闊前景。”
楊德森院士向同學們講述前輩們從無到有創辦、發展水聲專業的奮斗歷程,以及他們為新中國國防建設作出的重要貢獻,并深入淺出地講解當下國際前沿理論探索前景和最新科研技術。“楊士莪院士曾對我說過,水聲專業本科生要熟讀尤立克的《工程水聲學》,碩士研究生要熟讀布列霍夫斯基的《海洋聲學》。”他囑咐同學們,一定要了解海洋環境,走上工作崗位更要關注海洋、熱愛海洋。
投身水聲研究四十余載,楊德森院士帶領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從“蛟龍”號到“奮斗者”號的深海突破,用“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的人生信條,將海洋強國的使命刻進青年學子的心中。他說:“科研的勝利,往往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他期待年輕人接過接力棒,讓更多海洋夢變為現實。
“楊院士結合自身科研經歷,分享了許多實際案例,讓我切實感受到水聲學在海洋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課堂上,我感受到從‘時代楷模’楊士莪院士到‘全國先進工作者’楊德森院士對于水聲學科的熱愛與執著追求,感受到了真正的科學家精神和哈軍工精神的傳承,讓我們明白面對科研瓶頸時既要保持耐心和專注,更要迎難而上、攻克難關。”“楊院士作為水聲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結合了前沿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向我們講授了水聲學的歷史和最前沿的知識,激勵我們腳踏實地,勤奮學習,為祖國水聲事業發展貢獻青春力量。”同學們被先輩們的奮斗故事深深打動,更加堅定了學好水聲、服務國防的信心。
嘹亮的軍號聲響起,一個半小時的課程結束,學生組成的簽名隊伍從教室蜿蜒至走廊。走廊宣傳欄里,楊德森院士28歲時調試儀器的老照片與他此刻與學生親切交流的身影重疊。45年前教學樓前纖細的白樺樹如今已亭亭如蓋,而火炬版圖上的深藍國土,正回蕩著新的潮聲。“做人做事做學問,為船為海為國防”,院士的話音中,127簇火苗正在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