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的午餐怎么樣?是否營養衛生?這是新學期家長和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為保障廣大師生飲食安全,連日來,哈爾濱市聚焦校園餐食品安全,進一步完善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以創新舉措提升校園餐質量。3日,記者跟隨哈爾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分別來到集體配餐公司、學校,實睹親測開學“第一餐”。
菜品烹制
嚴控細節 確保“放心餐”營養安全
9時,在哈爾濱市平房區某集體用餐配送企業,記者和工作人員穿上白大褂、戴上帽子,經過洗手消毒殺菌區和風淋室后,進入食品加工間。
“從食材采購、儲存、加工到最終配送,我們通過自動化設備和嚴格的質量控制,確保校園餐安全和營養。”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按采購計劃優選合格供方,所購食材經庫管和采買員驗貨、稱重、驗質后進行入庫管理。每日食材經過粗加工后,于8時開始烹制調做,9時左右進行分餐,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按照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操作規范執行,絲毫不含糊。
往蒸烤箱放要蒸制菜品
在烹制間,企業新購置的9臺萬能蒸烤箱設備和兩條無油蒸烤加工線正高速運轉。這些新設備采用蒸烤一體原理,加工過程中可保證蔬菜水分和營養不流失,實現無油炸制食品。該負責人表示,萬能蒸烤箱采取“輕烹”工藝,達到少鹽、少油、少糖的效果,可以讓食材在制作過程中保鮮,師生吃起來更加營養健康。
在分裝車間,10多名工作人員在分餐流水線上有條不紊地準備學生的營養餐,進行兩葷兩素搭配。營養餐分裝好后,在軌道上進行傳送。在出餐口,一盒盒營養午餐先后“出爐”。包裝好的午餐,統一裝入保溫箱中,再進行配送。
菜品分裝
在企業監控室,食品入庫、凈菜清洗、熱廚炒菜、分餐包裝等每個環節的場景都在攝像頭下進行,一目了然。據了解,目前企業后廚監控已經被納入哈市“陽光廚房”食品安全監控網絡,學生家長可以進行實時動態監控。“我們定期向學校征求意見,以便根據學生的意見與建議調整餐食。收到問題或意見反饋,我們會第一時間整改、解決,保證學生吃得健康、安全。”該負責人說。
10時30分,所有餐品已運輸到送餐車上,配餐公司工作人員對車輛進行“加封”確保食品安全后,送餐車開往各個學校。
進行測溫
對餐品進行留樣
桶餐進班
桶裝餐進班級 校園飯菜美味升級
11時,平房區一配餐公司送餐車準時到達位于南崗區的哈爾濱市解放小學校。記者在現場看到,當天的配餐并不是盒飯分裝,而是用不銹鋼餐桶將菜和飯一個個獨立分裝,外面還套著厚厚的保溫箱。配餐車打開后,學校工作人員按照當日菜譜對菜品進行一一核對,并進行現場測溫,米飯62℃、咖喱牛肉68℃……測溫填表記錄后,學校工作人員對餐食進行留樣,隨后配餐公司工作人員將桶裝餐運至各班級門口。
解放小學的桶裝餐分餐由小志愿者輪流制進行,并提前進行“崗前培訓”。午餐時間一到,分餐小志愿者穿上專門的圍裙、套袖,戴上帽子、口罩、手套,變身“打餐員”,耐心地為同學們挨個打飯。
學生吃午餐
“桶裝餐比原來的盒飯更熱乎了,現盛出來的飯菜之間不串味,沒吃夠的菜飯還可再去添加。”三年二班的一名學生對記者說,桶裝餐味道更好。
記者從該配餐公司了解到,實行“桶餐進班”后,因為減少了前期盒餐配餐裝填、分裝的環節,從菜品出鍋到孩子入口的時間明顯縮減,規避了餐盒配送時出現不同餐品串格的情況,由此大大提高了飯菜的口感和溫度。
解放小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學校實行“桶餐進班”之后,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序進行分餐、取餐,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同學之間的互動性。多吃多盛,少吃少盛,不夠吃隨時添,讓學生們逐漸養成了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檢查配餐企業桶裝分餐
多措并舉 時刻守護學生飲食安全
記者了解到,新學期伊始,為保障校園餐食品安全,哈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加大了監督檢查和現場指導的力度,在開學前對全市配餐企業復工前的食品安全進行了細致檢查,嚴格要求企業進行生產加工環境的清理、食材庫存的盤點,督促企業在采購米面糧油肉等大宗食材時選擇公眾認可度高的品牌,并在“陽光食堂”平臺公示采購信息。
同時,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學習借鑒北京、天津等地“桶餐進班”經驗做法,多次組織學校及校外供餐單位舉行座談會并開展現場調研,制定下發《哈爾濱市校外供餐單位桶餐配送指南》,在哈市中小學試點推行“桶餐進班”工作。
為保證在校學生吃得好、吃得美味,哈市市場監管部門與企業集思廣益,配餐企業有的購買了健康“輕食”的新加工設備,有的聘請了公共營養師和營養配餐師制訂餐食譜。為確保桶裝餐餐食溫度、設施設備衛生情況符合標準,各區市場監管人員深入各配餐企業駐點監管。
據哈爾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統計,開學第一天,全市共有37家配餐企業對272所學校、5264個班級實行“桶餐進班”。接下來,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將持續加大校園餐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力度,指導各配餐單位按照季節變化、營養需求、學生飲食偏好等設計菜品菜式,實行“一校一策”,不斷創新校園餐監管舉措,保障學生吃上安全、營養、有溫度的飯菜。
文/記者 劉瑞 攝/記者 劉瑞 李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