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機場。
城市全景。
日出。
游客在黑瞎子島東極寶塔廣場。
莽吉塔港。
三江濕地里可愛的天鵝。
黑瞎子島上的小熊。
撫遠的自然風光。
□祁巍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大泳 劉億服
撫遠市地處祖國陸地最東端,素有“華夏東極”“東方第一縣”之稱。伴隨著黑龍江撫遠段全線開江,沉寂了一個冬天的撫遠口岸即將迎來繁忙的貨運季節。目前,莽吉塔港區堆滿了機械車輛和貨物,待明水期貨運開關后,裝船運往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港。
這是撫遠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的結果。如今在撫遠市,對外開放、現代農業、文旅產業等57項重點工作如火如荼......
近年來,撫遠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我省決策部署,確立“一區兩島”、 “一城兩港”發展定位,以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示范區為契機,探索中俄合作新模式、新路徑,構建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和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新載體,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促合作,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把握“一個機遇” 打造國際知名新撫遠
黑瞎子島有著“兩國一島”的獨特區位優勢,緊鄰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直線距離20公里,以黑瞎子島為節點,通過陸路通道可深入俄羅斯腹地乃至歐洲,水運通道可達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這為中俄地區實現深度合作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我們在島上將資源環境承載作為剛性約束,最大力度保護島內島外生態環境,最大限度保留原始生態和自然風貌,適度發展旅游、商貿、會展、科創、文化教育等產業,島下配套發展綜合服務、保稅加工、物流倉儲等產業,同時,對標海南自由貿易港等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系統研究適合黑瞎子島發展需要的政策制度體系。”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于基祥說。
按照“一區兩島、一城兩港”整體構想,撫遠市以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為目標,將黑瞎子島打造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旅游島和新時代高水平開放的國際自由貿易島;同時拓展撫遠市城市整體功能,完善升級莽吉塔深水港、辟建撫遠東極機場國際空港,逐步形成島內外相互支撐、協同互補的發展格局。
據了解,建設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將探索實施“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全島自由”管理模式,全方位全過程推行綠色低碳和智慧建設,積極發展離島免稅購物、旅游度假、會議會展、文化創意等業態,通過開通黑瞎子島—大烏蘇里島口岸通道,促進要素跨境自由流動,深化創新改革,擴大雙邊多領域深度合作,逐步實現全面開放、全島自由,建成綠色生態旅游島和國際自由貿易島,成為中俄合作新示范、新載體。
“一城兩港”建設將以撫遠鎮、通江鎮、黑瞎子島鎮區域為主配套區,不斷完善基礎和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生產生活設施建設,推動經濟開發區建設升級,科學謀劃中俄產業合作園建設;依托莽吉塔港打造“江海聯運始發港”國際水運物流大通道,依托撫遠東極機場打造“國際空港”臨空產業集聚區,將逐步實現“水陸空鐵”有效銜接、相互補充的立體交通網。
隨著黑瞎子島中俄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不斷深入,撫遠將逐步打造成為商業、文化、旅游、經濟開發于一體的綠色宜居、創新宜業、開放繁榮的新城,將有效拉動人口實現中遠期平穩增長。興邊富民輻射帶動和沿邊高質量發展先行先試示范引領作用將更加凸顯。
建立“兩大體系” 打造結構更優新撫遠
近年來,撫遠市委、市政府通過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聚焦產業升級,建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撫遠發展之路。
糧食為本,高標準打造現代農業。撫遠市一方面履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擴大農田水利設施覆蓋范圍,加大農機惠農政策落實力度,開展耕地宜機化改造,推廣耕種收與高效植保、秸稈處理等環節的機械化配套應用,推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另一方面推廣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測土配方施肥、苗情監測、病蟲害防治等領域應用,推動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開展數字農業示范試點建設。通過統籌兼顧畜牧業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畜禽養殖、動物防疫和加工流通體系,不斷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
文旅為綱,高起點發展文旅經濟。撫遠市加快完善旅游配套基礎設施,合理布局一批、改造提升一批特色景區景點,實施景區創A行動,完成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謀劃一批參與度高、體驗感強的旅游項目,取代“門票經濟”,促進消費升級。做好“旅游+”文章,推動現代農業、赫哲族民俗、休閑漁業、歷史人文、邊境商貿、生態觀光與旅游深度融合。精心策劃面向重要客源城市的旅游推介會,營造線上線下矩陣宣傳效應,叫響旅游品牌知名度。
企業為先,高水平培育實體經濟。優化黑龍江撫遠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和產業定位,堅持把招商引資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項目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經濟結構。聚焦蔓越莓、鱘鰉魚種養殖和進口商品落地精深加工等上下游產業,精準制定優惠政策,采取“政府+企業+資本”運營模式,擴大產業規模、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質效。依托華為大數據中心,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推進國資企業改革,規范國有資產監管,增強國有企業發展動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開展“走千企訪萬戶”,推動惠企政策落實落靠,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在圍繞鄉村振興,健全鄉鎮村戶多元發展的集體經濟體系中,撫遠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強易返貧致貧人口動態監測,強化駐村和社會幫扶力量,分層分類幫助農村低收入人群,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加強扶貧項目資產運營、管理和監督,推動基層供銷社、新型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社融合發展,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構建“三種格局” 打造區位突出新撫遠
圍繞兩江一島,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研究“后疫情時代”對俄交流合作新模式新機制,推進科教合作、醫療互助、技術互補,加強文藝、體育交流,擴大對俄合作領域。深度挖掘俄羅斯旅游資源,開發觀光、游購、漁獵等精品線路,打造跨境游首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積極發展“邊貿+”,與金融服務、落地加工、電子商務等有機融合,打造沿邊貿易新平臺。
踐行兩山理論,加快打造生態保護新格局。撫遠市嚴格落實“五控”措施,建立Ⅲ類以下水體治理長效機制,強化固廢危廢收集、貯存、處置,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統籌推進河湖長、林長等環境保護專項督察長制,開展高質量國土綠化行動,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抓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禁漁期制度執行,持續開展大馬哈魚、鱘鰉魚種群涵養和增殖放流。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監督考核體系,提升防范化解突發生態環境事件能力。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
強化邊境管控,加快構筑固邊興邊新格局。持續鞏固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試點成果,筑牢“四道防線”。精準加大邊境管控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力度,實現邊境巡控、通道封鎖、數字監控全覆蓋。用足用好興邊富民政策,整合使用鄉村振興、邊境轉移支付等各類資金,加快補齊抵邊村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實施“零門檻落戶+高政策獎補”,吸引內地人口落戶,依托黑瞎子島開放、全域旅游發展等機遇,推行“歸雁回巢”計劃,壯大邊境地區人口規模。
實現“四個提升” 打造魅力宜居新撫遠
撫遠市通過“兩個規劃”、“三種特色”、“四個導向”和“五項工程”等四項提升,加快優化城市功能布局,激發城市發展活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做好“兩個規劃”,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撫遠城鄉統籌建設規劃》與《撫遠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將在未來五年,充分發揮各鄉鎮比較優勢,打造“一軸兩帶三區”城鄉發展新格局,同時依托“一山一島一鄰邦,兩江兩湖兩濕地”的資源優勢,進一步梳理調整目標定位、發展戰略、空間布局、重點任務,全力推進由“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
撫遠擁有“華夏東極”“赫哲故里”“淡水漁都”等多張特色旅游名片,近年來,撫遠優化旅游空間布局,科學劃定主要旅游區、旅游廊道、旅游村鎮;圍繞規劃自駕游、界江游等旅游線路;加快推進“醉美331邊防路”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提升特色民宿、休閑街區、標識體系等旅游服務設施;著力加強重點景區景點建設,實現景區景點內外一體化,努力打造龍江東部核心旅游目的地和國內知名旅游城市。
挖掘“三種特色”,提升城市品牌。撫遠深化與俄遠東地區文化藝術交流,繁榮邊境文化;加強赫哲族漁獵傳統、語言文化、競技項目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傳承赫哲族文化;繼承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建設北大荒的奉獻精神,弘揚知青文化;挖掘整理東北抗聯在撫遠地區的艱苦抗戰歷史,賡續紅色文化,叫響特色文化品牌。深度開發“東”字地理標識,籌劃設計一批新年祈福、南山觀日、東極朝拜等文旅項目;深化“兩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成果運用,推動生態資源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擴大鱘鰉魚等名優特經濟魚類繁育養殖規模,擦亮特色資源品牌。突出民族和異域風情,在建筑、街區、旅游景點植入東北傳統民居、少數民族和俄羅斯元素,精心打造一批旅游風情小鎮、重要景觀節點和特色鄉村景區;發掘東北傳統習俗,包裝開發赫哲族捕魚、食魚、魚工藝品制作等民俗項目,謀劃打造海青朝鮮族風情村落,叫響民俗特色品牌。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效果導向、民心導向,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撫遠緊緊圍繞城市治理現代化目標,實施“細胞工程”,推動資源、管理、服務、執法向基層一線下沉。深化鄉鎮管理體制改革,減輕基層特別是村級組織負擔。加快智慧城市建設,打造“網絡+網格”基層社會治理升級版。建立公共設施管護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城鄉基礎配套設施,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推動兜底保障規范化和精準化。強化“三供兩治”保障,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改善提升小區物業管理。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幫助企業群眾解決好揪心事、煩心事、期盼事,走出一條符合撫遠實際的城市治理新路。
實施“五項工程”,提升百姓民生福祉。實施優質教育工程,完善中小學校配套服務設施,推進教育智慧平臺和智慧校園建設,引進1至2所省級重點高中分校,建設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推進“青藍工程”,采取人才引進、定向招聘、委托培養等方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實施基本醫療工程。優化城鄉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布局,實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標準化建設全覆蓋,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實施就業扶持工程,建設人力資源中心市場,建設5個少數民族就業創新培訓中心,在創業項目、擔保貸款、人力資源、技術支持等方面開展有針對性、實用性的技能培訓;實施養老保障工程,引入專業社會組織、專業服務商參與居家養老服務,建立起集居家助老、社區托老、需求響應、緊急救援、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文化服務站和流動圖書站覆蓋率,推進全民健身中心、圖書館、南山足球場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廣場匯演、電影下鄉、全民閱讀等系列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走進“十四五”,撫遠市正搶抓機遇、凝心聚力、創新實干,為打造高水平開放新特區,建設現代化宜居新撫遠而努力奮斗。
本版圖片均由撫遠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