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韜 劉莉
離開北方十幾年的友人近日向記者展示了一件藝術品——冰花瓷。她說,這個小瓷瓶緩解了她許多的思鄉之苦,“這些年無論走到哪兒,腦海總是想著坐在姥姥家的炕頭上,盯著窗戶上的冰花,想象著外面的世界,如今,外邊的世界走多了,心里的冰花開得卻越來越盛。”“那時候,冬天是潔白的童話,而冰花就是童話里的精靈。”
日前,同樣有著冰花情結的記者走進了哈爾濱市香坊區紅旗大街143號一處幽靜的小巷,這里有一間致力于冰雪文化技藝的產品開發工作室——雪邑山房。
這里藏著一種特殊的“花”,它們如花似草競相“開放”在瓷器上,經過創意設計天然巧成般融為一體,美輪美奐,這就是冰花瓷。大到一人高的瓷瓶,小到精細雕飾至眉眼的瓷人,還有墻上一幅幅亦夢亦幻的冰雪畫,處處都講述著冰與雪的故事、冰與花的情緣。工作室的發起人之一、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冰雪雕技藝”傳承人張偉洪放下手里的創作,娓娓道來冰花瓷的前世今生……
冰花瓷瓶。
王昌利在制作陶瓷品。
冰花瓷藝術品。
瞬間永恒 冰花凝在陶瓷上
冰花瓷,是由冰花和瓷器組合而成,是近年來陶瓷界出現的一個新概念、新品種、新藝術。冰花瓷藝術品是模擬自然狀態下的冰凌花(窗花)形態,用北方特有的高嶺土通過1200℃以上的高溫燒制而成。說起冰花瓷,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王昌利,冰花瓷創始人,國家一級美術師、黑龍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非遺金水陶傳統技藝項目傳承人。他專注中國冰花瓷材料配方、制作工藝和燒制技術20多年,不曾放下。
“北方的冰雪藝術賦予了冰花瓷靈魂,我的創意靈感每每都是想到炊煙升起后,煙火霧靄中綻放在窗戶上的大自然的神奇,那些千朵萬朵有獨立、有重合,卻沒有一朵是相同的冰凌花。”從小就迷戀冰凌花的王昌利,總是記得暖陽一出,冰花漸退的不舍和遺憾。他想留住冰花,留住那承載著童年夢幻的瞬間。他喜歡把冰凌花作為研究和創作的主題,并開始思索如何以一種新的藝術表現形式來充分展示冰凌花自然狀態下千變萬化之美,從而使這一剎即生的奇幻美景永存。
1997年,王昌利突發奇想,他要去景德鎮學習陶瓷燒制技術,促使他下決心的就是冰凌花。期間,他從對燒制陶瓷一無所知到全面掌握了配料、拉坯、成型、上釉、燒制的全套技術和工藝。他不間斷進行冰花瓷制作的研究,這一弄就是整整13年。
2010年,王昌利夢寐以求的中國冰花瓷終于燒制成功。一連幾個月,王昌利都沉浸在亢奮之中。這之后,他的冰花瓷、瓷板壁畫、宇宙星概念系列陶瓷先后獲得了國家專利證書,尤其是冰花瓷冰韻系列作品先后獲得了全國工藝美術百花杯、鳳凰杯全部大獎,冰花瓷系列產品參加哈洽會、東北亞文化藝術博覽會、深圳文博會等大型活動,深受關注和熱捧。
秉承匠心 冰與火的淬煉
“這是冰與火的圖騰,這是陶瓷與冰花的禮贊。”有人這樣形容冰花瓷。2019年,獨具東北特色的冰花瓷盤、冰花瓷瓶作為禮物被贈送給日本、拉脫維亞等國的外國友人。通過傳承和不斷創新,冰花瓷藝術品激發了冰雪文化藝術新的生命力,2020年還被列入黑龍江省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項目。
“每一件冰花瓷都是獨有,花紋都是唯一。”張偉洪道出了冰花瓷的彌足珍貴。他回憶說,剛開始制作時總是在某一環節或多或少有瑕疵,選料上、燒制上……他們一窯一窯試,不厭其煩。以一米五直徑的電窯為例,按一窯出20個瓷瓶算,燒三天僅電費就要3000元,之后再降溫兩天,“這過程就好比十月懷胎急切想知道孩子什么模樣一般,令人緊張又期待。”張偉洪笑著說。為此,團隊還多次去景德鎮“取經”,從花紋光澤度到瓷的細膩度、手感,一項項技術瓶頸被相繼解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冰花瓷藝術品驚艷亮相。
政策利好 夢想有望照亮現實
近日,雪邑山房里的每個人都有點兒興奮,因為一個好消息:《黑龍江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0年)》出臺。“這是我省首個專門針對創意設計產業發展的規劃文件,其中特色產業陶瓷還被列入了主要任務中的加快賦能重點領域。這著實是為冰花瓷‘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文化創意設計者的春天來了。”張偉洪和他的團隊似乎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人人摩拳擦掌。
“景德鎮有個陶溪川藝術園區,是陶瓷藝術大師的匯集地,我們希望哈爾濱能否建一個冰雪產業園,打造以冰花瓷為主的工藝美術陶瓷集散地,輻射冰雪畫、冰雪雕、冰雪版畫等,吸引冰雪藝術家聚在一起碰撞出藝術火花,更可以吸引全國乃至國外的游客來此,做實做強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張偉洪說,他們有這樣的期盼,更有了夢想照亮現實的信心。
創意無價,未來可期。帶著北方藝術烙印的冰花瓷藝術品就像每每如期而至的冰窗花一樣蓬勃開放了。“未來,我們還將研究開發七彩冰雪畫、冰雪琉璃等創意設計工藝品,我們想讓哈爾濱的冰雪創意像冰花一樣開進千家萬戶,讓哈爾濱的冰雪文化更具生命力、傳播力。”張偉洪又開始了新的創作。
“正是千花覓無蹤,卻在窗前獨秀。”走出雪邑山房,忽然覺得那瓷瓶上的冰花是那樣的渾然天成、巧奪天工!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