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紅路
15日,伊春市友好街道先鋒社區的網格員與志愿者們再次走進殘疾老人路長蘭的家中。一進門,大家便忙碌起來,清潔擦拭家具、擺放物品、清掃地面。看著家里逐漸變得窗明幾凈,路長蘭老人動容地說道:“我腿腳不便,生活面臨諸多艱難,這些年全靠社區的網格員和志愿者們照顧,讓我重新有了生活的希望。”
多年來,伊春市友好街道先鋒社區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為宗旨,把社區群眾的需求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為大家排憂解難。從關愛孤寡老人、幫扶殘障人士,到助力社區環境整治、開展文化科普宣傳,社區積極組織各類志愿服務活動,讓學雷鋒活動在每一個角落蓬勃開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
家住嘉航小區的劉某,因兒子的自閉癥、精神疾病困擾,生活艱難。網格員王巖得知情況后,主動走進他們的生活,向這對父子伸出援助之手。她每周定時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并幫忙清掃房間。在王巖的堅持下,劉某的孩子逐漸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開始與鄰居交流,臉上也有了笑容。
針對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困難群體,先鋒社區精心打造“微光如炬 溫暖你我”志愿服務項目,依托“友愛友好來敲門”服務體系,精準幫扶10戶困難家庭。網格員徐艷麗介紹:“日常工作中,我們幫居民打掃屋子、理發,代辦生活瑣事,碰上鄰里糾紛,也會公正調解,努力讓大家和諧共處。”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給困難群眾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
在基層治理的探索中,先鋒社區首創“社會基層治理+志愿”服務模式,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建立家庭檔案戶卡,形成“糾紛預測云圖”,成功化解100多起矛盾糾紛。
社區定期組織“學雷鋒”主題黨課,動員200余名在職黨員參與環境衛生大整治等活動。截至目前,接受群眾服務咨詢2000余次,調解群眾糾紛20余起,上門服務受益居民500余人次。社區治理更加精細,居民生活環境和質量顯著提升。
社區網格員徐艷麗和王巖獲評“龍江好人”,成為社區標桿。隨后成立的“徐艷麗”好人工作室,發揮示范效應,吸引眾多居民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人數從300余人迅速增至560余人。隨著志愿隊伍不斷壯大,先鋒社區組建了3支志愿服務隊,借助“雙服務雙報到”機制,構建“社區+黨員+志愿者半小時服務圈”。居民有需求,半小時內就能得到志愿者幫助。社區還組織600多場宣傳宣講活動,接待群眾咨詢超3萬人次。
春天來了,健康管理正當時,近日,先鋒社區邀請營養師為居民們講解健康知識。營養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分析了大家在春節過后可能面臨的過度飲食、油脂攝入超標、消化不良等飲食問題,為居民提出了科學合理的節后飲食結構調整建議。現場互動頻繁,氣氛熱烈而溫馨。
先鋒社區還積極與區住建局、區審計局、友好區醫院等文明單位合作,全年開展20余場便民活動,內容涵蓋健康義診、義務維修、文化演出等。社區還梳理在職黨員的職業和特長,鼓勵他們參與志愿服務。
在社區精心打造的“微心愿墻”上,已收集并實現22條居民“微心愿”;設立的“暖心驛站”里,提供便利服務設施,讓居民感受到家的溫暖。這些活動豐富了居民生活,也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
入選第十批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集體,先鋒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關俏表示:“這只是新的起點,我們將秉持‘每天都是雷鋒日’的理念,持續開展多樣化活動,拓寬志愿服務領域,讓關愛走近每一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