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人和公交車司機在服務站充電、休息。
□文/胡耘翰 王晨曦 本報記者 劉大泳 攝/張大煒
“以前只能在路邊休息一下,現在有了這個服務站,我們可以進來喝口水、歇歇腳,而且服務站越來越多,工作地點附近都能找到服務站,真是太方便了!”佳木斯市環衛工人張阿姨感慨道。
臨近中午,記者走進位于佳木斯市江邊的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桌椅、飲水機、微波爐、按摩椅一應俱全,還有貼心準備的醫藥用品和臨時充電設備,戶外勞動者們在這里可以享受到便捷的服務,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對戶外勞動者的關懷。
累了能歇腳,渴了能喝水,沒電能充電,飯涼能加熱……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賣員、快遞員、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數量不斷增加,他們的辛勤付出為城市的正常運轉提供了有力保障。然而,戶外勞動者在工作中常常面臨休息難、飲水難、如廁難等問題,為此,佳木斯市總工會積極行動,通過實地摸底調研,對全市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進行升級改造,探索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手段,打造15個24小時戶外勞動者驛站,讓戶外勞動者實現抬腳進站點、抬手享服務。
“以前我們送外賣時,中午吃飯都是隨便找個地方湊合一下,現在有了這個智慧驛站可太方便了,我們可以隨時進來吃飯、休息,還能給手機充電,天氣不好的時候還能進來躲一躲,不論多晚,掃個碼隨時就能進,就跟進自己家一樣方便。”智慧驛站建成以來,外賣小哥李梓義便成了這里的“常客”。
驛站建好了,服務要跟上。站點還同步設立了黨建聯系點、網格驛站聯系點和人大代表便民服務聯絡點,對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給予及時解決。除了提供休息和補給服務外,市總工會結合“學雷鋒月”活動,開展免費理發、免費體檢、義診、法律講座等志愿服務活動,發動各方力量解決戶外勞動者的實際困難,把職工的“關鍵小事”辦成“暖心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