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簡稱“雙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的必由之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礎,也是黨建的理論源泉。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而且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的引領者和踐行者。黨建引領傳統文化發展,應始終堅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本質,以此為核心,及時將當代審美趨勢、社會價值觀念等融入其中,全面革新傳統文化內容、形式、表達方式等,采取多種策略,包括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機制、深入發掘文化資源、創新文化傳播形式、拓寬文化傳承場域、加強黨建融合傳統文化教育等。
發揮黨建政治引領作用,凝聚“雙創”發展合力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社會主義的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發展,已經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與改革的重要部分。實踐證明,必須堅持黨建的政治引領作用,肯定并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將文化建設置于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在守正創新過程中,不斷取得新成就,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穩步發展。各級黨組織認真研讀黨的文化工作方針,精準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政治方向。基于此,政府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需要社會、人民等主體共同參與,積極轉變角色,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管理體制,強調馬克思主義在文化創新性發展過程中處于絕對領導地位,嚴格落實黨委組織的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工作責任制等,從頂層規范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建設的行為實踐,從制度層面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政治方向正確、價值導向正確。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定期學習制度和理論,保持優良作風、提升文化素養,提升黨的文化建設方針落實能力、政治判斷力和執行力等。
社會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政府應及時健全文化生產經營和文化經濟等政策體系,打造競爭有序、規范統一的文化市場,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權益和文化企業產權,引導國有文化企業改制、轉型;不同類型企業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數字化發展戰略,共同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產業增長點,使得傳統文化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實現現代化,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驅動,提升其創新水平。人民群眾始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的重要主體。黨建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過程中,應始終圍繞人民為中心,增強民眾對國家的向心力;由各級黨組織、黨員深入基層和群眾,了解群眾的文化需求和喜好,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和主體地位,組織文化惠民工程、民俗文化節等,激發人民創造性,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提供群眾力量。
發揮黨建思想引領作用,完善“雙創”發展資源
黨建的思想引領力,指的是黨組織運用先進理論知識、先進文化、先進思想等引領黨員干部、人民群眾等,重塑傳統文化發展資源體系的能力。不斷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由黨組織引導基層黨員、群眾學習相關理論,營造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環境,使得民眾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于行。在此背景下,秉持黨建思想引領作用,深入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性,進一步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作品,領會作品現代化過程中蘊蓄的更為高遠和新穎的精神追求內涵,進入傳統文化誕生的歷史文化語境,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理念,萃取其富有人文關懷、跨越時空和國度的獨特文化元素,而后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資源。例如,通過《詩》《書》《禮》《樂》《易》《春秋》等能夠代表傳統文化精髓的經典著作載體,領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理解傳統文化其中對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個人價值等問題的思考和解答,理解“中華民族如何而來”“我們是誰”等問題,更加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倡的尊重人的尊嚴和價值、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與人互敬互愛等內容,深度理解黨建工作始終堅持尊重人、凝聚人、以人為本等原則的底層邏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勤儉節約、孝道、誠信、友善等內容,已經成為中華兒女延續的基因,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來源,可以將此與黨史理論、廉政文化等進行對接,構建兼具先進性和民族性的黨建思想內容體系,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雙創”資源。
在此基礎上,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與新時代黨建中的實事求是、清正廉潔、誠信友善等價值理念相整合,精準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建、文化創新發展之間的契合點,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的積極價值,讓傳統文化其呈現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魅力。此外,應重視物質類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創新,可以將故宮、園林等傳統建筑,中國結、剪紙等傳統手工藝,以及漢服、旗袍等傳統服飾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現代化演繹,打造中國特色的建筑風格、手工藝產業和時尚服裝等,不斷拓展“雙創”發展資源。
發揮黨建服務引領作用,拓寬“雙創”發展場域
黨建引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需立足數字化時代背景,發揮黨組織、優秀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積極投入一線工作,定期深入人民群眾生活生產中進行調研。同時,開發“黨建+傳統文化”小程序或者公眾號,收集整理群眾對黨建引領傳統文化發展實踐的評價意見,為傳統文化與旅游、傳媒、影視等產業進行跨界融合建言獻策。對于文旅融合商戶,平臺中的意見能夠督促其及時整改,進一步規范經營,實現文旅融合產業持續發展。同時,各類新媒體平臺使文化傳播方式更加豐富,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提供多元化服務。借助媒體開拓圖像化、通俗化的傳播場域,助力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接軌。尤其多數使用互聯網的民眾不具備專業的古代文化專業知識,在語言理解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亟需加強傳統文化典籍翻譯、解讀等工作,便于民眾更好地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建理論知識。通過公眾號發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科普視頻,以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的語言對傳統文化其進行現代化演繹。還應正視各類影像技術飛速發展,使得人類已經進入視頻時代、讀圖時代的現實,據此創作更多具有思想性和知識性的短視頻、影視。例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積極打造抖音短視頻矩陣,包括“央視新聞”“央視一套”等賬號,不定時發布非遺文化傳承視頻,加強對全國各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成功打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發展智慧陣地,充分助力黨建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發揮黨建人才引領作用,培育“雙創”專業人才
人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于提高傳統文化原創能力發揮關鍵作用。政府牽頭構建專業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隊伍,由素質較高的青年黨員學科帶頭人、理論骨干等組成,負責“雙創”實踐所需的理論宣傳,提升傳統文化創作者理論素養,使其準確理解中國社會和文化變遷歷史,創作更多文化原創精品,更好反映我國社會現實。鑒于專業研究隊伍建設需要依托高校,并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黨建是一項長期任務,亟需高校黨委發揮思想引領作用,實施校地聯動策略,充分調動高校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工作。高校面向所有專業教師開展培訓,讓教師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探源,即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以學院、專業為單位,開設黨建理論研究學者和傳統文化專家等進校組織的講壇,讓教師和專家、教師和教師面對面交流心得,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的傳統文化素養,培養大學生人文情懷、文學和文化修養等,確保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人文素質,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
在此基礎上,構建多層次、高素質文化人才培養體系。由高校組織黨員參與傳統文化藝術表演、詩詞朗誦等實踐活動;選拔精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業教師,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為黨員干部和教師提供高質量的傳統文化學習指導。高校黨建和教師隊伍整體提升對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研究水平和實踐能力,切實推進高校黨建工作與傳統文化創新發展同向同行。此外,高校還應在計算機技術、新媒體、國際貿易等專業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與國外大學合作,為大學生提供海外交換學習、文化研學的機會,拓寬文化人才國際視野,綜合提升其在跨文化交際和數字技術等方面的學習能力,培養高質量的、擁有深厚文化底蘊又具備較高技術素養的復合型文化人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雙創”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為華南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2022級博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