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龍江森工林區。本報資料片
冰雪季雪鄉再“出圈”。
標準化苗圃。本報資料片
風勁潮涌,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奮鞭策馬。3月1日,龍江森工集團2025年工作會議暨第一屆四次職工代表大會在哈爾濱開幕。來自龍江森工林區各條戰線的400余名職工代表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共謀務實良策,共同展望龍江森工美好的未來。
□文/攝 本報記者 馬一梅 李健
“2025年實現營業收入124.55億元,實現利潤總額3.09億元。”這是龍江森工集團在3月1日召開的2025年工作會議上提出的主要預期目標。
2025年,龍江森工集團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深入推進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構建體現龍江森工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把龍江森工集團打造成全國林業系統生態文明建設標桿、省屬國企綜合效益最好、擁有一支讓黨和人民信得過、能放心、能打勝仗的生態鐵軍隊伍的一流國企。
以高水平生態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
持續提升生態保護工作質效。貫徹落實新頒布的《黑龍江省林長制條例》,推動林長制標桿創建、管護責任制落實、自然保護地管理、有害生物防治、臨時用地修復、和美林場(所)建設等工作提標準、上臺階。
持續提升森林經營工作能力。編制集團天然林保護修復實施方案,高質量完成94.54萬畝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和2025年度雙重造林任務,落實“一網兩庫四園百圃”戰略,啟動林場(所)森林經營方案全過程管理試點。
持續推進生態建設產業化。優化森林撫育工序和作業流程,組建紅松果林、森林經營剩余物競價銷售平臺,全面開展森林認證、苗圃復合經營、森林經營創新試點,探索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路徑。
以現代化生態產業引領高質量發展
推動構建統一大市場。打點、穿線、擴面、建網,公布森工產品目錄清單,以森工大市場對接全國統一大市場。
實施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持續打造“哈平亞雪鳳”中國冬季冰雪旅游精品一號線。依托中藥材公司加強中藥材標準化基地建設,推動森工藥業資質與方正中藥園區產能優勢互補。依托森工林茂集團整合林下剩余物資源,生產木醋液、生物炭,開展生物質綜合利用。依托林業設計院統籌森林調查、森林監測,國投項目設計等板塊。依托牡丹江林業工程公司,整合各林業局公司工程建設領域資源。依托林業總醫院、牡丹江林業醫院,深化25家森工醫院醫聯體建設。依托碳資產公司實現集團林業碳匯資產資源的統一開發。
推動傳統產業提檔升級。優化種植結構,實現糧食產量31億斤。將刺五加作為中藥材產業的核心與重點發展。推行循環、生態養殖模式,穩定擴大養殖規模。繼續實施“強加工”計劃。不斷夯實“一場一品”“一局一業”基礎,持續推進鵝、蜂、麻、籽、樹、藥、參、果、蔥“九個一”產業項目落地見效。
探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四大經濟,推動建設具有牽引帶動作用的“鏈主”企業。打造一批具有新質生產力特征的戰略性新興企業。
深入開展對外招商合作。積極運用“一把手”外出招商、產業鏈項目招引等工作機制,提升招商工作實效。用好中俄博覽會、哈洽會、進博會等重點展洽平臺,提升集團影響力。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繼續深化森工改革。推動完善企地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將企業發展納入屬地政府規劃體系,加強森工林區醫保工作,落實好項目上報“直通車”工作機制。
突出抓好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落實優化集團總部機構職能設置,持續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規范權屬企業負責人薪酬、津補貼,優化管理層級,加大“兩非”“兩資”處置力度,持續開展企業治虧攻堅行動。
以科技創新、數智化轉型賦能高質量發展
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持續實施科技創新投入遞增計劃,加大對新質生產力創新主體培育力度,生成高質量科技創新項目。
數智化賦能產業發展。加強“數智森工”建設的系統性、集約性和協調性,完善“三中心”聯網建設,探索建設生態感知等網絡,開展網上商城、智慧醫聯體建設,推動數智化賦能產業發展。
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明確“森”標高端、“黑森”大流通、森林生鮮相輔助的系列品牌定位,統一森林食品品牌、包裝、標準,打造森工森林食品品牌矩陣。
加大標準化建設力度。抓好標準化創新實施方案落實工作。推進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項目,積極申報樹立行業標桿。建立健全產業標準化體系,推動產業與標準化融合。探索森林食品標準認證體系建設。加強標準協同創新,實施科技成果、專利、標準、產業化融合。
以科學的管理體系保障高質量發展
強化規劃引領。做好“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完善規劃體系,加快推進森林經營、森林防火、森林旅游等各類專項規劃編制工作。
加強投資計劃和項目管理。科學編制年度投資計劃。扎實做好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管理。
加強資產管理。優化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實現資產應統盡統。優化資產盤活工作機制,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積極創新資產管理模式,提高資產精細化管理水平。
加強工資總額管理。持續完善內部工資總額分配機制,堅持分級分類管理,完善預警監督機制,嚴格執行工資總額管控制度。
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預算。加強預算全過程管理,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強化預算剛性約束。
加強合規管理。健全合規管理體系。優化合同簽訂流程,促進合同審核、簽訂、印章使用一體化管理機制落地見效。
加強考核管理。突出關鍵績效指標(KPI)考核,同步啟動績效考核強制分布。
加強風險隱患排查。針對重大投資、大額資金使用等重大經營管理事項分類修訂制度,配套完善決策流程。
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壓緊壓實安全生產企業主體責任,堅決維護全林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以高素質人才支撐高質量發展
加強用工總量管控。組織編制人力資源5年規劃。各權屬單位年初提報用工計劃,落實年度用工指標。
持續優化人才結構。推進“225人才工程”和“引進千名大學生計劃”。不斷優化各類學歷專業人才配置。
加大人才培訓力度。建立人才動態培養機制。重點培養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急需的各類人才。
增強人才創新活力。設計引進人才職業成長通道,落實“人才八條”培養政策,以務實舉措激勵人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