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建設幸福龍江,高效能社會治理是題中應有之義。牡丹江市從社區治理入手,為群眾帶來“家門口的幸福”。從繪制“就業地圖”,到打造“15分鐘政務服務圈”,從打通基層就醫“最后一公里”,到利用“愛民在線”網絡平臺,辦的是具體民生實事,解的是人民群眾急難,幫的是千家萬戶所需。
創新基層治理,關鍵的是一個“共”字。只有讓群眾參與共建、依托群眾智慧力量共治、治理成果讓群眾共享,才能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牡丹江市搭建的“群眾訴求受理平臺”,就解決了“群眾需要什么”和“我們能給什么”不在一個頻道的問題,為全省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鑒。
創新社會治理,重要的是一個“感”字。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是可感可及的,如果基層黨委政府謀事超前、辦事高效、處事公平,群眾就會由衷點贊。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管得太死不行,管得太松也不行,必須找到活力和秩序的平衡點,讓群眾的獲得感更有成色,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我們從牡丹江的做法中看到了這一點。
社會治理是個精細活,只有下足“繡花功夫”,才能繡出百姓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