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
每年5月25日所在周為我省黑土地保護周。保護黑土地,當好壓艙石,有關部門倡議,“守護好利用好我們腳下這片珍貴的龍江黑土”。一抷黑土沉甸甸,一頭連著中國飯碗,一頭連著綠水青山。
黑龍江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典型黑土耕地面積占全國一半以上。保護黑土地,我省“加減乘除”并舉精準施策,“藏糧于地”統籌協調安排。填埋復墾“縫合”侵蝕溝、保護性耕作解決“破皮黃”、建立生態屏障減少“風剝地”……管控與修復并重、保護與利用統籌、用地與養地結合,為黑土地的明天“加油”。
黑土地的形成歷經數萬年,保護與利用也非朝夕之功。從亙古荒原到“豐”景如畫,既有辛勤耕耘的灌溉,更有綠色生產的支撐。保護黑土地,需要制度“長牙齒”,也需要每個人傾情呵護。守好黑土“飯碗田”、筑牢糧食安全線,讓黑土地煥發勃勃生機,這也正是我省設立黑土地保護周的意義所在。
“土地與明天同在”,這是文學作品中的經典表達,昭示了人類與土地、土地與未來的關系。
這片黑土地,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資源;這片黑土地,是我們留給子孫后代的可靠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