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董新英 攝/本報記者 張春雷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聯通綏化市北林區分公司南城城市綜合網格班長張施慧認為,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有助于穩住糧食基本盤,穩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這在我國一些地區已經有成功經驗和實踐范例。她建議,大力推廣智慧農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智慧農業方向專家。一是廣泛吸納專業精英,由高層次專家人才帶隊,加快培育領軍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和戰略運營團隊。產、學、研聯合共建智慧農業研究院和攻關課題組,聯合打造農村實用人才、高素質農民培訓平臺和實習實訓基地。二是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智慧農業宣傳力度,出臺獎勵政策,鼓勵高校智慧農業專業畢業生走進一線,鼓勵高校應屆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和優秀城市人才下鄉創業,吸引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培育、充實一線技術人才。
搭建智慧農業產業聚合服務平臺,建立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推舉農業信息化能力強、有匯聚資源能力的央企引導產業聚合服務平臺和產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的建設,聚集智慧農業生態資源,拓展智慧農業發展模式,夯實智慧農業場景應用,實現農業現代化水平提質增效。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建好“千百十”工程。在農業農村部的部署下,各省紛紛落實智慧農業方向的“千百十”工程,建議成立智慧農業專家指導組、評價督導組,對“千百十”工程樣點示范區建設過程、建設成果進行指導、評價與驗收。通過“以點帶面”,引領行業實現高質量、規模化發展,打造全國智慧農業有標準、有方法、有流程、有評價、有效果的一體化建設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