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快看,這各式各樣的花燈、年畫真好看!”一名從哈爾濱到蘭西旅游的小朋友在蘭西縣彭氏燈彩年畫博物館參觀時被花燈吸引。7月10日,蘭西縣第二屆花燈游樂園正式開園納客。今年盛夏,非遺與游樂項目完美融合,彭家大院里的花燈游樂園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前來打卡。
花燈游樂園游樂項目
“聽說蘭西在辦啤酒美食節活動,夜市整得紅紅火火,就想領孩子來溜達溜達,在花燈游樂園看看非遺燈彩年畫,讓孩子玩樂的同時了解非遺文化,真是挺好。”小朋友的媽媽說。
今年,這個園內設有展示彭氏燈彩、彭氏年畫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燈彩年畫博物館,提供懷舊商品及文旅紀念品的供銷社,以及占地600平方米的大型水上樂園、占地200平方米的充氣劃船水池、長30米的水上闖關等娛樂設施,還有燈光野長城、懷舊民俗小院等特色景點,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孩子游樂玩耍的新天地。
據了解,彭氏燈彩制作技藝起源于山東省歷城縣,后第4代傳承人彭謙,攜家族闖關東到黑龍江省蘭西縣落地生根,已有8代傳承。彭氏燈彩主要在重大節慶活動中懸掛,以增添節日的喜慶氣氛,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重要節日,同時也在重要喜慶活動、燈會、廳堂等場所懸掛。燈彩的表現形式有:植物燈、動物燈、人物燈等。
彭氏燈彩
“彭氏傳統燈彩的扎制技藝,有很強的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堅持傳承彭氏燈彩的扎制技藝,不僅是為了豐富傳統文化生活,也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傳統燈彩,喜歡傳統燈彩,參與到燈彩的傳承中來。”彭氏燈彩傳承人彭士學說。
在蘭西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彭氏燈彩、年畫,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蘭西掛錢也是其中之一。
蘭西掛錢是東北民俗剪紙中的特殊品類,是剪紙藝術的一個獨立藝術形式。它以獨特的藝術魅力、自然淳樸的民俗風格、圖文并茂的表現形式、裝飾性強和精剪細刻的藝術手段,形成了蘭西掛錢的典型特征。
近年來,蘭西掛錢創新設計制作出對聯、掛錢、禮品、裝飾品等各種做工精細的剪紙手工藝文創產品,多次在全國大型文創展、文博會參展。培養的學員數次遠赴意大利、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參加文化交流。蘭西掛錢因題材豐富、構思巧妙、形式多樣、制作精良,在全國享有較高聲譽,多次榮獲“百花杯”“金鳳凰”中工美金、銀獎。
蘭西掛錢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家掛錢博物館。走進蘭西掛錢博物館,推開木質大門,厚重的剪紙文化氣息撲面而來,不同年代的500多件掛錢精品館藏陳列其中。沿著展館游覽,象征福氣的福字、象征好運的吉祥紋形、象征富貴的金錠銅錢等掛錢,剪工精細、裱框精美,立體懸掛在博物館兩側的展柜內。
宋成玲是蘭西縣掛錢博物館館長,也是蘭西掛錢第六代傳承人。“蘭西掛錢博物館每周可接待游客百余人次,游客在參觀掛錢作品的同時,還可以到蘭西掛錢工作室體驗掛錢制作。”宋成玲介紹說。
蘭西掛錢博物館內景
“當都市人沉醉于走馬觀花的快節奏觀光游時,靜下心來,開啟‘靜享’非遺新體驗,在參觀體驗剪紙技藝過程中,實現了現代精神和傳統文化的交融,我崇尚這樣的文化游。”哈爾濱市的游客王楠說。
蘭西掛錢代表性傳承人李樹增在掛錢工作室傳授掛錢制作技藝
日前,蘭西掛錢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為廣大師生和參觀群眾帶去全新體驗,掛錢技藝傳承人精湛的藝術功底在現場進行了展示。
“蘭西掛錢的傳承發展是我們掛錢技藝傳承人的使命與責任,讓非遺不僅活在過去,還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希望通過開展非遺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等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歡上蘭西掛錢。”宋成玲說。
哈工大學生展示自己掛錢作品
近年來,蘭西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通過非遺文化帶動旅游產業,打造文旅高質量供給,不斷增強蘭西文化旅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讓人們在享受高品質文化、旅游產品和服務過程中,實現精神文化需求的極大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