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百年口岸綏芬河有著別樣的味道,那是一種中俄文化交融的文明氣息,也是對外開放窗口展示出的文明風貌。
傳統民俗架橋梁,中俄友人同迎端午
共同參與
“看,我的我的,哈拉少!”俄羅斯游客娜麗莎看著自己親手包好的粽子,高興地為自己叫好,拎起粽子給周圍的小伙伴展示。她的手腕上系著五彩繩,旁邊還擺著要和粽子一起下鍋煮的雞蛋。
在端午節到來之際,家住俄羅斯烏蘇里斯克的娜麗莎和10多名同伴一起,來到綏芬河,參加了阜寧鎮舉辦的“對話世界 ‘粽’情阜寧”端午民俗文化活動。活動中,他們與阜寧鎮居民歡聚一堂,通過包粽子教學互動、畫彩蛋、掛彩繩等文化體驗環節,沉浸式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和端午傳統節日特色。飄香的粽子、帶著淡淡粽香的雞蛋、五色的彩繩,讓俄羅斯游客更加深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濃厚的節日氛圍。
端午節前夕,很多俄羅斯游客慕名來到綏芬河,和市民一起包粽子、吃粽子,系五彩繩、賞五彩葫蘆、畫彩蛋,甚至還穿上傳統唐裝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慶文化的與眾不同。一些俄羅斯游客看到公園廣場正在開展的端午活動,也會主動走上前參與,對中華民族節日文化的新奇感受,為他們留下難忘的印象,由此而喜歡上綏芬河。
文明實踐為載體,服務百姓歡度端午
從6月中旬開始,以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為載體的“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端午節”活動就已經開始,市民群眾通過各級各類文明實踐陣地累計開展端午節慶活動30余場次。
綏芬河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綏芬河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開展的第十屆“情暖旗鎮·愛傳邊城”愛心大集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綏芬河鎮各實踐站和志愿服務隊,發動黨員和志愿者,開展法律援助、愛心理發、愛心義診、靺鞨繡再就業招聘、義務捐贈、文藝演出等20余項志愿服務,幫扶貧困居民100余人,服務社區群眾、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贈人玫瑰、手留余香,這個端午節過的更加有意義。
阜寧鎮建西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轄區單位,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區域共建 服務于民”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活動提前一周在社區居民群里預熱,收到居民一致歡迎。活動當日,居民們抱著孩子,陪同父母,身著傳統節日服裝,觀看演出,參加沐蘭湯、畫彩蛋、系五彩繩、掛荷包、寫許愿牌等豐富多彩的端午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文化,100多名社區居民參加了活動。
舉辦詩會誦經典,激情四射共話端午
詩會朗誦
粽葉飄香,詩意端午。6月22日上午,綏芬河市文聯與市作協舉辦了“綏芬河市第六屆端午詩會”。詩會上有本地詩人,還有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安徽和四川等地的楊拓、夢亦非、阿翔等10名“中國70后詩歌論壇”詩人共話端午。
此次端午詩會上誦讀的作品,既有屈原的詩篇佳作,還有后人紀念屈原的詩篇及現代愛國詩詞,同時還有在場的詩人即興所作的詩賦,將誦詩會氣氛推向高潮。誦詩會上,誦讀者飽含深情誦讀經典,或激昂澎湃,或委婉抒情,精彩的演繹贏得現場觀眾陣陣熱烈掌聲。詩會的朗誦過程中,老詩人和新作者無不盡情展現對時代和生活的謳歌,豐盈遠大、俯仰而思,詩人們與和諧盛世一起成長,同頻賦能。
通訊員:李雅文 黃彬;記者:杜懷宇;攝影:杜懷宇;視頻:杜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