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智慧農業農機中心。
近年來,佳木斯市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高起點推進農業現代化與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設計,以人民為中心,追求美好生活,不斷提升佳木斯城市發展活力,城市建設管理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產業發展不斷攀新,激發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動力。
沃野田疇繪新景
全力建設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樣板區
富錦糧庫。
益海糧油全景。
鴻展玉米烘干設備。
□吳雙 本報記者 劉大泳
初夏時節,華夏東極萬物蔥蘢,黑土地上的春耕序曲依然激蕩。
在佳木斯市湯原縣振興鄉,“北斗導航無人駕駛”插秧亮相平原村高標準農田示范區。
“我們只需要在插秧前提前設置規劃好工作路徑,插秧機就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在田間自主完成插秧作業。無人駕駛不只減少了一半的人工成本,日作業面積可達50畝,整體播種進度相對往年提升20%,而且插秧的行距、深度更加精準,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秧苗后期的存活率。”湯原縣振興鄉鑫民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孫連啟說。
新技術的應用,有力提升了耕作單位面積的種植效益。近年來,佳木斯“藏糧于技,藏糧于地”的底色愈發厚重,累累碩果集聚芬芳,豐收的圖景斑斕萬千。
全市轄區面積3.27萬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3264.46萬畝,占整個三江平原面積近50%,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常年保持在250億斤左右,商品率達到90%以上。2022年佳木斯糧食總產量226.4億斤,收獲了自2004年以來的“十九連豐”。
豐收來之不易,佳木斯“十九連豐”不僅將“中國飯碗”端得更牢,更增強了佳木斯建設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樣板區的信心和底氣。
在資源優勢的助攻下,佳木斯市高起點推進農業現代化與區域性中心城市建設,以“農高區”作為佳木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引擎,以“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創意設計”等新經濟激發農業現代化新動能,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提升農產品綜合加工轉化能力,著力培育千億級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作為黑龍江省農業產業化龍頭加工企業,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探索確立了訂單農業、精深加工、產品名牌化、副產品綜合利用、高科技產品研發的水稻綜合加工產業模式,不但有效提升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也極大提升了稻米產品的附加價值,為綠色、創新發展戰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幫助和推動下,實現銷量和產值的雙提升。今年第一季度產值達2.3億元,同比增加13%。”益海(佳木斯)糧油工業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經理王錕告訴記者。
黑龍江鴻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豐富了佳木斯深挖“兩頭兩尾”的“玉米樹”,位于樺南縣的這個公司年加工玉米120萬噸以上,完全能覆蓋樺南縣的玉米產量,對實現玉米原糧就地向工業品轉化,實現“農頭工尾”、提高工業增加值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30萬噸/年燃料乙醇項目年物流運輸量總噸數超過200萬噸,圍繞上游供應鏈和物流運輸服務,派生出眾多的創業機會。圍繞酒精全品類產品和DDGS高蛋白單一飼料產品,吸引下游醫藥中間體、化工中間體和飼料加工企業落戶樺南經濟開發區,進一步延鏈、強鏈、補鏈,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今年,黑龍江鴻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將利用現有的基礎條件,擬投資4億元新建3萬噸玉米胚芽項目,建設玉米脫胚車間、玉米榨油車間、玉米浸油車間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設計年加工玉米120萬噸,年產油3萬噸,該項目可進一步提高玉米產品的附加值。
目前,全市糧食加工轉化率為48%,現有水稻加工企業218戶,年可加工能力1534.3萬噸;玉米加工企業20戶,年可加工能力368.5萬噸;大豆加工企業19戶,年設計加工能力136.2萬噸。狠抓糧食生產,強化產業帶動,現代農業發展樣板區建設打開新局面。
秀美宜居幸福城
燈火通明的松花江畔。
西林路老夜市煥發新氣象。
松花江畔美如畫。
□吳雙 本報記者 劉大泳
六月的佳木斯,江風徐徐,垂柳依依。
傍晚,華燈初上,沿江公園內的市民們或舞蹈歌唱、或散步談心,盡情享受初夏的愜意。
一公里外的西林路老夜市,人來人往,煙火氣息漸漸升騰。麻辣串、章魚小丸子、烤生蠔、涮毛肚…… “深夜食堂”讓人們卸下一天的疲憊,在美食中追尋真實的快樂。
一幅幅熱鬧的場景,是佳木斯人幸福生活的縮影,也是近在咫尺的“詩和遠方”。
近年來,佳木斯城市建設管理步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我市始終圍繞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布局,在新的國土空間規劃中堅持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設計,以人民為中心,追求美好生活,不斷提升佳木斯城市發展活力。”佳木斯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于壽宏介紹,一座“江在城中、城在綠中、路在林中、樓在花園中、人在景觀中”的宜居宜業現代化中心城市正悄然崛起。
這兩年,佳木斯市持續開展城市水系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作,堅持“引江水入城”。英格吐河已率先注入松花江水,水鳥和魚都多了起來,王三五河是貫穿老城區的內河,“引江水入城”后,王三五河的河道終于重新流動起來。
河道治理了,綠植豐富了,棧道鋪設了,淺水洼里偶爾還能看見青蛙蹦來蹦去,這讓在這附近居住了幾十年的劉承發激動不已:“咱這居住的環境變好了,以后也肯定會越來越好,誰來接我我也不走了。”
在松花江水扮靚城市顏值的同時,佳木斯市還不斷完善居住區配套服務設施,打造15分鐘宜居生活圈。在新居住區配置幼兒園、小學、初中等教育資源以及社區、養老、醫療等服務設施,綠地率普遍提高了5個百分點,推動部分居住區進行品質化提升,讓居民樂享新家園。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不斷改善交通運輸條件,謀的是全局,惠的是民生。
佳木斯市以交通圈拓展都市圈、帶動經濟圈,依托哈佳、牡佳、佳鶴快速鐵路,構建以全市為中心的省東部城市群1小時經濟圈。目前,正在加快推進東郊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建成后,年旅客吞吐能力將達到300萬人次,與建三江濕地機場和撫遠東極國際機場共同支撐起省東部地區航空交通樞紐地位。公鐵物流園項目占地120公頃,目前鐵路部分已建成投用;省交投投資建設的佳木斯國際物流港項目占地約60公頃,一期工程也已初步建成。謀劃建設南部路網,拓寬改造松樺街和向西延伸雙合路等,拉開城市骨架。
交通基礎設施和大型物流園區是輻射周邊區域和支撐對外開放的重要動力源之一,完善區域中心功能亦不可或缺。
全力推進“區域教育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在學校空間拓展方面將敬享園搬遷后的土地、東方市政集團搬遷后土地用于支持“佳木斯大學醫學中區”建設。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中心項目已經開工建設。編制完成佳大一附院東西院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修建性詳細規劃,為其綜合解決交通擁堵、空間布局優化和停車難等問題,助力市校融合發展。此外,佳木斯市郊區中醫院項目也即將完工,進一步增強了醫療服務能力和輻射能力,為打造省域醫療副中心提供支撐。
城市建設全面發展,才能留住人才,也就留住了未來。近幾年,佳木斯市全力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用真情留住了人才。在《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若干政策的意見》等現行政策基礎上,又出臺了《佳木斯市“三江英才”專享政策》,建設高品質人才社區,在人才評優、編制、子女入學、配偶工作、創業待遇等各方面,考慮得事無巨細,詳盡周到,使人才能夠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中。
在城市發展大踏步前進的當下,如何讓人們生活更美好,佳木斯有自己的答案。
篤行不怠日爭新
全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
佳電股份機座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馬力全開忙生產。
□孫婧 本報記者 劉大泳
夏日的東極大地,在一場場細雨的滋潤下,稻田里的禾苗茁壯生長著,放眼東極之城,處處孕育著生機勃勃的希望。
恰似這飽含著希望的季節,佳木斯正因產業集聚而發展,充滿著活力與能量。
近年來,佳木斯市聚焦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部署,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項目,多措并舉興產業、育集群,加快實施“千百十”產業量級提升工程,堅定不移走好“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之路,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激發出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動力。
今年,佳木斯市大力實施重大項目攻堅行動,目前,已儲備升級重點項目66項,總投資337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21億元,分別是去年的1.8倍、1.9倍、2.2倍。
作為我國“一五”“二五”時期重點布局建設的老工業基地,佳木斯市工業基礎雄厚,同時,擁有300萬畝肥沃的黑土地,以及交通接駁南北、口岸“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
立足優勢,升級“老產業”激活“新動能”。在哈爾濱電氣集團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電股份)廠區內,“黑龍江省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的金色牌匾耀眼醒目。走進生產車間,在“創新是發展的動力源泉”的標語下,生產線馬力全開,機械手快速舞動。佳電股份擁有著80余年的發展歷史,是我國第一家特種電機制造企業,是全國特種電機的龍頭企業,近兩年來,銷售收入不斷攀升,產業發展不斷升級。
“佳電股份在科技創新、工藝提升、自動化、數字化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不斷加快產品更新換代速度,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打造了一大批新一代的高效、綠色、節能產品,得到了市場的認可。”佳電股份副總經理潘波說。
佳電股份是佳木斯市強化產業升級的縮影。
在樺南縣,黑龍江鴻展生物能源有限公司30萬噸玉米燃料乙醇項目車間內,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玉米經過粉碎、糖化、發酵、蒸餾等工序后“搖身一變”成為燃料乙醇。
產業的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佳木斯市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產業振興上,推動電機、農機等傳統產業“老樹發新枝”,培育新能源裝備、精細化工、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延鏈成群,加力政策賦能、數字賦能、平臺賦能,促進優勢主導產業重塑再造和提質增效。
中車風機主機和塔筒項目施工火熱進行中;主氦風機成套產業化項目進入緊張的收尾階段;亞士創能建筑材料供應鏈產業園項目現場轟鳴聲不斷;“米世界”田園綜合體推動鄉村產業升級、促進鄉村振興……一處處開工建設的現場涌動著發展浪潮,見證著城市“拔節”生長的蓬勃力量。
一個個大項目開工建設、一處處新產業完成布局,這是佳木斯市加強全要素保障、提供優質配套服務、營造更優營商環境的生動證明。
產業發展不斷攀新,成為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佳木斯市將持續向“高”而進,將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動力、城市魅力集中呈現在更加美好的明天。
圖片均由佳木斯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