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關兵 徐嘉徽 記者劉大泳)一群群志愿者活躍在街頭巷尾,一座座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一處處文明之花絢麗盛放……近年來,樺南縣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腳步不停歇,堅持把創城工作作為推進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以“四個一”戰略舉措為引領,推動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再上新臺階。
扛起文明城市“一面旗”。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制的領導小組,組建創城工作專班,形成了黨政主要負責人靠前指揮,戰線領導分兵把守,部門領導一線作戰的齊抓共管模式。
會上聽、現場走、群眾訪,發現問題現場看查、集中研討、及時處置。30余次全縣創城動員大會、創城領導小組會、現場調度會的召開,壓實了部門工作主體責任,廣泛征求和吸納了干群各方意見,進一步凝聚起強大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以學習促思想破冰,以實練促能力突圍。樺南縣組織人員先后赴張家港、諸暨等4個城市學習交流,對標先進,攻堅破難,為下一步創城工作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織起上下聯動“一張網”。5100名網格員服務基層,1.4萬名黨員干部下沉小區,4.1萬名志愿者活躍一線,40萬市民踴躍參與……樺南縣通過上下聯創、城鄉聯創、條塊聯創,全力創建全國文明城。
堅持精細化、制度化管理,以制度強引領、以管理促提升,樺南縣堅持“四個體系”抓創建,以“行走樺南、丈量文明”專項行動為依托,形成了處處講文明、人人抓創建的創建格局。
創新制發了市政維護、城市保潔、經營秩序、物業管理等11項制度機制,進一步提升創建工作的連續性和自主性。實行大型項目前期會商模式,在規劃公園、小區改造、新建場館等市政建設方面,創城辦主動提前介入,實現綠色美景與文明元素的完美融合。
擰緊惠民利民“一股繩”。堅持把群眾的“幸福清單”作為創建的“責任清單”,組織開展民意測評,不斷探路徑、想辦法、出實招,攻堅解決城市發展的頑瘴痼疾和群眾的急難愁盼。今年改造老舊小區29個,新建振興大街、林清街道路2條,增設15000平方米停車場,打造全民健身中心、童馨園廣場等花化項目28個,新增綠地面積18.5萬平方米。構建娛、教、商、醫、養“15分鐘生活圈”,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移步換景成為市民生活新常態。全力打造好人之城、書香之城、志愿之城,一大批全國道德模范、龍江好人、書香家庭、最美志愿團體競相涌現,越來越多的市民把文明內化為與樺南同呼吸、共命運的主人翁精神,實現人與城市的奮進共榮。
下活共建共享“一盤棋”。以宣傳促知曉,對高空和陸地公益廣告、公交站亭宣傳欄、社區宣傳展板等進行全面排查清理、更新更換;以活動造聲勢,舉辦了第三屆映山紅音樂節、首屆向陽湖開湖節、樺南美食節、假日車展等活動,提升了大美樺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以普惠贏民心,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牽動,以建設“志愿之城”為目標,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星期五”和“志愿有愛 創城有我”志愿服務活動。
如今,放眼樺南,文明元素隨處可見,樺南人用“全城一心、全民參與”的磅礴力量奏響了動人和諧的創城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