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獲豐收。
全省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富錦分會場。
錦西灌渠。
黑龍江諾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萬畝水稻公園。
萬畝水稻公園。
稻田畫。
喜獲豐收。
喜獲豐收。
大錦農有機果蔬種植基地。
萬畝水稻公園
萬畝水稻公園
綠谷酒業的釀酒師傅正在制酒曲。本版圖片均由富錦市委宣傳部提供
□莫雙 陳雪婷 本報記者 劉大泳
又是一年芳草綠,春風十里杏花香。富錦市招商引資再次踏浪逐夢,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讓這座充滿活力、魅力的“中國·富錦”,更加生機無限。
深圳德泰投資5億元數字光電制造產業園項目洽談簽約到開工建設僅用28天;貴州冀商投資1.5億元現代化冷鏈物流項目完成一號冷庫主體約6700平方米工程建設僅用100天;貴州潤芊投資1億元有機果蔬產業基地項目完成一期60棟常溫大棚建設僅用90天,實現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入運營……用領跑模式打造了“富錦效率”“富錦速度”新樣板。
“一馬當先”引領“萬馬奔騰”,與北京服務貿易協會、北京黑龍江企業商會、大連市國際商務協會、青島佳木斯商會、大連稻草協會等商會協會的合作,組織富錦北京商務懇談會、參加青島招商推介會、日本駐大連事務所“云”對接洽談會活動……一份份碩果累累的合作意向“成績單”在祖國的三江大地上處處回響著富錦市發展的強音。
點燃“拼”的激情 再掀雙招雙引“新熱潮”
唯有“源頭活水”,才能“渠清如許”,富錦市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牛鼻子”,瞄準重點目標區域,堅持內資外資并重、境內境外招商并進,將招商引資的熱情延伸到項目開工、建設、運營全過程,用心用情當好企業服務員,打造產業發展亮點和經濟增長引擎,以招商引資大突破助力富錦經濟發展大跨越。
為了充分發揮富錦市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和環境優勢,他們聘請了國內知名的德勤咨詢公司,結合富錦縣域產業基礎和發展實際,確定了玉米產業鏈、水稻產業鏈、大豆產業鏈、畜禽乳產業鏈及新能源產業鏈五大產業鏈條的招商目標。編制《產業鏈招商圖譜》《對外合作指南》,按圖索驥,實施精準招商,謀劃了67個富錦招商引資項目、謀定了50家招商目標企業,借助中產集團、玉米產業專家顧問作為招商外腦,圍繞《產業鏈招商圖譜》和玉米淀粉下游產業,通過延鏈、補鏈,實施富錦市產業鏈招商,不斷擴大富錦招商朋友圈,提升富錦知名度。
富錦市堅持筑巢引鳳,在經開區和象嶼集團共同開展產業鏈下游招商,先后對接了浙江拜克生物科技、湖南新合新生物醫藥、安琪酵母、安徽華恒生物、安徽金禾實業等企業,洽談了生物制造和生化醫藥等一批高附加值產業鏈項目。還成立了項目服務專班,落實萬壽菊種植基地、完善配套產業政策和開工建設同步進行,圍繞玉米淀粉下游加工氨基酸,扎實推進玉米產業鏈建設;參加龍粵對接簽約活動,富錦市委領導帶頭親自到廣東省開展招商活動,對接深圳德泰數字光電有限公司、華潤集團、廣東健力寶集團等企業,在黑龍江-廣東產業合作與開放交流大會上與廣東健力寶集團成功簽約投資5億元的富錦健康飲品產業園項目。
近年來,富錦市秉持“企業家就是家人”的理念,優化營商環境,加大對已落地的企業服務力度,積極兌現扶持政策,借助企業對外宣傳富錦良好的營商環境,推動了落地企業增資擴股,形成以商招商、聯合招商的濃厚氛圍。
福建投資集團在富龍風電項目成功投產后,又建設了中閩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以“保姆式”的全程服務,加強“嚴細實快”的工作作風;黑龍江綠谷酒業有限公司的綠谷酒業項目投產后,在富錦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擴建綠谷調味項目;大錦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原有養殖、屠宰加工、飼料生產基礎上,新增20萬噸生物有機肥、1.5萬畝綠色種植、生鮮連鎖超市等項目,形成集有機種植、綠色養殖、屠宰加工、冷鏈物流、直營銷售“五維一體”發展模式,建成“良田”到“餐桌”全產業鏈條。
昂揚“攻”的斗志 打出項目建設“強聲勢”
奮發有為的東風鼓起了風帆,富錦市用項目建設的“源頭活水”靶向發力,推動產業項目加快落地、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以富錦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展示了能力作風建設成效。
黑土平原一望無際,大農業魅力無窮,生態區得天獨厚。富錦市最寶貴的資源就是腳下的黑土、凈土、凍土,這也是發展綠色農業、品牌農業的寶地。土壤有機質含量4.2%,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面積超過400萬畝,富錦市堅定不移走好產業融合發展之路,加快推進一產“接二連三”。富錦經濟開發區先后晉升為省級綠色食品產業園、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基本實現“七通一平”,“水熱電汽物流”等生產要素實現低成本共享。
黑土如油,萬畝良田,稻花飄香,富錦市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依托糧食量大質優的優勢,向糧食精深加工要效益、向產業融合要發展。國家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種植面積居全國第一,因產業集聚形成了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來此扎根,帶動了富錦從“北國糧都”向“綠色食都”轉變。富錦市以工業化思維錨定農業發展,把精深加工建在糧倉里,促進糧食就地加工轉化,延伸了產業鏈條,形成了一二三產業聯動。此外,富錦市“農業+旅游”“農業+電商”等產業初具規模,以富錦縣域經濟發展助力龍江振興。
2020年,富錦市作為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黑龍江省主會場,向全國人民展示了龍江農業之大、農業之美。2022年的主會場再一次花落富錦,全面展示了黑龍江現代農業發展取得的卓越成就——富錦現代農業成果,為黑龍江省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貢獻了富錦力量,交出了一份現代農業龍江答卷。
2023年3月份在北京舉辦“聚勢薈商共富錦程”富錦(北京)商務懇談會,眾多在京及外埠優秀鄉賢代表、企業家代表們相聚北京,與13家客商成功簽約,項目簽約額152億元,同時與北京、大連、青島等6家商會簽訂聯合招商戰略協議書,吹響了春季招商集結號。與4家國家級平臺領導共同啟動了“富錦大米”品牌發布會及品牌授權發牌儀式;與7家客戶完成簽約,推動了產業招商工作實現新突破,進一步推介富錦市的優勢資源和發展條件,構建了開放多元的合作機制,凝聚了振興發展智慧,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富錦,增添新的經濟牽引力和拉動力。
筑巢好引鳳,勁風好揚帆。在京懇談會期間,佳木斯市政協副主席、富錦市委書記梁慶民,富錦市委副書記、市長郝旺就數字經濟、清潔能源供暖、集中式風力發電、畜禽乳產業等領域,與青島恒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九洲集團、飛鶴乳業有限公司等6家協會企業進行了深入洽談,招商引資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黑龍江省號稱中華糧倉,佳木斯市下轄的富錦市則是黑龍江的“產糧狀元縣”。作為傳統農業縣,近年來,富錦市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北國糧都”向“綠色食都”轉變,闖出了一條讓農民握住“金扁擔”的發展新路。與富錦象嶼金谷農產有限責任公司緊鄰的是富錦象嶼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前者提供原料,后者負責加工,滿負荷生產可帶動當地和周邊縣市就業500余人。
凝聚“進”的合力 共建農技品牌“生態圈”
作為“中國糧食倉儲能力第一縣”“中國綠色食品原料種植第一縣”的富錦,在2020年成立了富錦大米集團有限公司,推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富錦大米”,快速提升了區域公共品牌價值,促進農民增收、企業增效。依托富錦市米業協會、富錦市土特產品協會、富錦市綠色食品協會等6個協會,聯合組織富錦市域內的水稻種植合作社、家庭農場及種植大戶、富錦大米加工企業等經營業戶,實現品牌化賦能、組團式擴張、標準化運營的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
富錦大米以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實施黑土地原生態的保護,保障了區域公共品牌“富錦大米”原材料供應基地的食品安全。目前,富錦大米集團已經建立富錦品牌授權管理體系,與中國石油、央視購物、天貓、京東等公司合作,搭建多渠道銷售平臺,組織成員企業參加各類展會、節會活動,提升了富錦大米的品牌價值。
富錦市大力發展科技農業、質量農業,創建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與省農科院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錦西、幸福等四大灌區灌溉能力達到155萬畝。農業科技貢獻率71%,優良品種普及率100%。農機總動力163.8萬千瓦,田間綜合機械化率99.3%。
2022年,富錦糧食產量達到64億斤,實現“十九連豐”,連續七年保持全省第一?!案诲\大米”被認定為中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榮獲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現代農業博覽會金獎、入選CCTV中視購物“鄉村振興優質農產品”、成為“佳木斯好糧油”遴選產品、黑龍江省“黑土優品”入選產品等。
每年豐收時節,在哈同高速公路旁就能看到富錦市的地標“海稻船”。這個獨具創意的船型建筑位于富錦市長安鎮永勝村富錦萬畝水稻科技示范園,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游客來此觀光,帶動了周邊鄉村游?,F代農業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的投入,讓這里處處散發著“智慧”味道。水稻生長季,通過手機上的一款APP就可以實時監測水稻的生長情況??萍及l達了,莊稼地變得越來越“聰明”,讓農民“偷會兒懶”也能迎來豐收。
富錦市以萬畝水稻公園為龍頭景區,實施萬畝水稻公園升級改造工程,集中力量打造了“黑土綠谷 北國糧都”金名片。推動農業觀光風景區建設,持續推進“以農促旅、以旅強農”特色發展,傾力打造集農業展示、休閑觀光、科普拓展等功能為一體的旅游項目,建成了全省首家以稻田文化為主題的“稻海田園綜合體”萬畝水稻公園——華夏東極旅游的“稻”夢空間。
稻田耕地40000畝,核心區10858畝,現已晉升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公園劃分為稻田藝術區、農業研學區、運動拓展區、水上樂園區、帳篷露營區五大區域,建有4幅3D立體稻田畫、輕工業風的藝術小鎮、稻米加工坊等特色旅游產品。已連續多年成功舉辦了“稻田音樂會”“農民豐收節”等大型活動,作為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藍圖和新樣板,向全國人民展示了富錦大農業的獨特魅力。
今年富錦市圍繞推進“中國大豆之鄉”“中國東北大米之鄉”和“北國糧都”提質增效,扶持駐村“一分實踐田”品種和技術支持,增加農民收入,實施GEF7國際項目,開展富硒、富硅技術和秸稈還田技術示范等。全面啟動了“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提升工程”農技行動,在品種、技術、標準化等方面多措并舉,打好組合拳,以科技項目促科技推廣、以科技推廣促現代農業發展,為富錦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本版圖片均由富錦市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