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加亮
黑龍江不僅地域遼闊、資源豐富,而且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生態環境,是黑龍江持續健康發展的優勢之所在,更是繼續取得新輝煌的底氣之所在。文化振興是黑龍江“八個振興”之一,是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題中之義、基礎支撐。黑龍江要在原有基礎上乘勢而上,激活文化存量、創新文化變量、做優文化增量,提升文化軟實力。
激活文化存量 擴大龍江文化影響力
黑龍江文化存量十分豐富,提升文化軟實力空間很大。激活龍江文化存量,關鍵要在如何激活上深思考、下功夫。從龍江存量文化的發展現狀來看,不僅要深刻改變存量文化認知理念,更要在構建更優發展機制上找思路。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應該“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經濟政策”。
一要深入挖掘龍江紅色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生態文化等文化資源的內涵,把特色文化優勢轉化為社會效益增值的潛力。二要加強文化發展頂層設計,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激活文化存量的先鋒模范作用,廣泛吸納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文化事業,形成打造龍江文化生態旅游名片新機制。三要大力推進龍江文化走出去。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但隨著現代社會發展,人們的社會交往不斷超越地域限制,文化的相互借鑒融合也日益成為一種趨勢。激活龍江存量文化,也要順應文化互聯網化、泛地域化的時代潮流,促進擁有獨特地緣優勢的龍江文化走出黑龍江,擴大影響力。
創新文化變量 擴展龍江文化新路徑
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文化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文化作為一種客觀存在,不僅需要傳承,更要在傳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只有不斷創新文化變量,才能拓展存量文化的生存空間,給存量文化帶來更多的新鮮血液,才能為存量文化提供更多的發展可能。我們必須持續推進龍江文化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銳意進取,不斷創造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并為建設文化強省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力量。
創新文化變量,重點在推進創新求變上用力氣。我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堅持守正創新,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園區,培育優質多元化市場主體”。不僅已經明確了龍江文化守正與創新之間的關系,也從龍江文化產業體系建設、龍江文化布局、龍江文化市場主體方面,為推動全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正確的努力方向。
對文化資源分散的區域,不僅要加強區域內的文化資源整合,更要對不同文化資源進行套餐化管理,突破文化空間布局制約,推進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現代化建設,創新文化旅游新產品、新內涵;對文化資源相對集中的地域,則積極通過項目推動、園區規劃、文化基地三位一體推進,建設特色突出、功能完善、內涵深刻的創意文化平臺,實現產業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
做優文化增量 鑄就龍江文化新輝煌
文化增量是對已有存量文化、增量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和優化升級。所以,做優文化增量,實質上就是在文化存量、文化變量基礎上,在提升文化質量上作文章。文化產品質量是文化吸引力、感染力、塑造力的基石。只有創造大量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才會有堅實的基礎。黑龍江的文化振興,必須不斷創造質量更好的文化精品,樹立依靠質量提升打造龍江文化品牌的文化發展理念,才能適應人民日益增長的更高水平的文化需求。
文化的發展繁榮,是以大量優質的文化產品廣泛傳播做支撐的。當前龍江文化發展,不僅需要足夠數量的文化產品,更需要創造適應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文化消費水平的文化產品。所以,做優文化增量才是鑄就龍江文化新輝煌的關鍵。
文化建設是一項具有緊迫性、長期性、復雜性的工作。我們必須堅信,只要立足于激活文化存量,創新文化變量,做優文化增量,著眼于實現龍江現代化建設所需,龍江文化的繁榮發展一定能匯聚澎湃人文力量,塑造時代精神。
(作者:曹加亮 喬增正;作者單位:齊齊哈爾醫學院,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