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君:省科顧委內貿經濟專家、哈爾濱工業大學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基地特邀專家。
洪濤: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經貿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李清君 洪濤
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現代化資源優化配置,是加速推動國家現代化的合力,也是我省高質量振興發展的合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等論斷。
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現代化資源優化配置,實質是獲得一種加速推動國家現代化的合力。這種合力的集聚與釋放,使得教育塑人增智力、科技創新驅動力、民族凝聚引領力,通過多重疊加放大、多次迭代創新、多元整合聚合,這也是我省高質量振興發展的合力。
強化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理念
高質量振興發展需要強化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理念,去除思想觀念落后、思想不解放喪失戰略機遇的發展風險與社會挑戰,為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實,推動龍江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與巨大的智力支持。
一是增強市場化理念,引導市場主體和群眾在心理上更加自覺、主動接受市場指令,從心理上接受市場契約的優劣選擇結果。
二是增強國際化理念,這是適應全球化優化配置教育、科技、人才現代化資源的新發展要求。要在高水平對標對表國際化規則、標準、規制以及文化準則等過程中,做到開門迎天下客、誠信容天下客、平等待天下客。
三是增強法治化理念,這是我們塑形象、穩預期、利長遠的戰略性抉擇。各級黨委、政府要運用法治化方法,將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贏得新發展主動權,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對接國家戰略拓展新發展空間,加強人才引領驅動突破高質量瓶頸制約,提升到加速本地現代化進程的戰略高度完善思路、推動工作、深化振興發展。
三個“第一”賦能新時代龍江振興發展
教育、科技與人才作為現代化頂配資源,既有歷史文化的滋養積淀,也有高度高效的自由組合的流動性特征。按照黨和國家頂層設計的現代化資源優化配置的新框架要求,從教育、科技、人才三個維度賦能龍江現代化,新時代東北振興前景光明。
一是從歷史看,黑龍江是國家重要的工業、農業基地,為我國現代化作出了重大貢獻,已形成國有企業、農墾系統、林區組織、煤礦城市、國防工業體系,亟需以教育、科技、人才賦能,實現老樹發新枝。
二是從改革開放進程看,黑龍江歷經近半個世紀的市場化發展,在國有經濟結構調整、資源型城市轉型、沿邊對外開放、城市改革過程中,為全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產學研用創新鏈現代化、高級化發展演化中,急迫地需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全面支撐,打造一片新天地。
三是從進入新時代東北振興看,為高質量完成新時代東北振興目標任務,要把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和創意設計產業打造成換道超車、釋放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動力引擎,需要教育、科技、人才集中持續賦能給力助力,留住現有的現代化力量,爭取未來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做好建設科教強省的大文章。
讓全體龍江兒女加入振興發展偉業
我省夯實了振興發展取得新突破的教育發展、科技進步以及人才提升的基礎,新時代振興戰略深入實施,要將所有龍江兒女置于全面振興發展偉大事業之中。
一是利用骨干企業科技創新團隊打造產業鏈供應鏈的“人才鏈”,依托產業化實驗基地聚人聚才,支撐龍江產業現代化發展。二是利用研究型大學科研團隊,依托校友會吸引海內外人才通過科研合作、學術交流等,為龍江現代化發展助力出力。三是利用國字號科研機構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依托實驗室開展國際科研交流合作,推動龍江創新發展。四是利用大城新區集聚人才的優勢,依托我省“人才振興60條”政策,做好存量人才做活、急需人才增量落地的引進工作。五是利用開放創新高地的全球化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特殊開放區域,發揮祖國北大門和國際大通道的戰略性物流節點和區位優勢,通過教育、科技、人才為開放高地助力賦能。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戰略投資者,以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現代化和高級化引入戰略性科技創新團隊,以破解“卡脖子”技術瓶頸難題吸引國內外頂級科學家和精英團隊,支撐“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為暢通大循環、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作出智力資源聚合引爆的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