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2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超億元村名單,肇東市昌五鎮(玉米)入列超十億元鎮名單。如何將傳統玉米資源延伸為產業優勢?如何將產業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冬天里,肇東市昌五鎮用玉米講述著產業發展故事。
種田大戶家的玉米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作為傳統玉米種植大鎮的昌五鎮,堅持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通過擴大秸稈還田、深松整地、增施有機肥、輪作輪耕等措施,發揮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牽頭”作用,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黑土地保護力度,推動農業種植結構和管理模式全新升級,為糧食大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2022年,昌五鎮玉米播種面積達12萬畝,玉米產量達到2億多斤。
傳統玉米種植 做足“智慧”種地文章
冬日暖陽下,昌五鎮種養大戶王兆全的院子里都是金燦燦“糧垛子”。“去年種了120多畝地玉米,家里百余頭生豬‘口糧’也跟著有了著落。”眼下,昌五鎮圍繞過腹增值、種養結合,促進飼料企業和養殖業擴大轉化量,促進玉米就近加工轉化,2700戶農民由“貓冬”變“忙冬”,讓老百姓在玉米產業中收獲“穩穩幸福”。
秸稈打包
嚴冬時節,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金黃的玉米棒被送進脫粒機中。昌五鎮二街村種糧大戶劉浩河蹲在玉米堆前,隨手拿起幾穗玉米棒:“現在種田需要年輕人,鄉村是個大舞臺。去年平均畝產達到1800多斤,較往年提高10%左右,有新品種新技術助力,現在種糧越來越帶勁兒了。”
種5000多畝地,劉浩河有一本智慧農業經。“我們通過不斷引進新品種,采用種肥同播、配方施肥、一噴多防、無人機植保作業等‘智慧’農業技術,讓種田托了底,讓黑土地變得更肥沃。”劉浩河說。
近年來,劉浩河“扎”進莊稼地里瞄準科學種田,從選種、播種、田管入手,不斷近距離接觸新品種與新技術,積極打造“示范田”;立足開展機械化、實現“耕、種、防”作業,大幅度提升糧食產量及品質,獲得越來越多農民信任。“玉米免耕種植與傳統耕作模式相比較,不僅解決了秸稈綜合利用,還減少了化肥農藥投入,還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起到了蓄水保墑、培肥地力的效果。”劉浩河說,他今年預計流轉土地7100畝,采用玉米免耕種植技術,實現畝產糧食2000斤,用新模式打開“新農人”賽道。
一鎮一業 做足玉米生化深加工文章
年前,劉浩河和大多數種糧戶一樣去賣糧。“就在城郊就有一個大企業收玉米——黑龍江成福集團,一輛輛售糧車排長隊陸續進場,取樣、檢驗、過磅、卸糧、打款、到賬。去年種了5300畝玉米,售價每公斤2.26元,在家門口就有玉米深加工大企業,種田心里有底。”
近年來,昌五鎮充分發揮域內玉米資源豐富、區位明顯、交通便利等優勢,不斷做大做強玉米生化深加工、畜牧養殖等產業,在玉米“吃干榨凈”上做文章。圍繞“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不斷延鏈補鏈強鏈。
航化作業
隨著玉米產業鏈的拉長,肇東市昌五鎮以發展玉米生物產業為重點,積極推進玉米加工轉化、增值升級,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玉米生物科技產業向綠色、精深、高端延伸,目前以玉米為原料的深加工產業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玉米真正從田間走進車間,扮起“主角”,唱起“產業戲”。
“我們鎮將根據玉米資源轉化利用情況,重點發展‘材料、食品添加劑、飼料’等幾大產業,推進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構建起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創新鏈體系,形成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集群式發展,將玉米產業打造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肇東市昌五鎮副鎮長徐英男介紹說。
走進位于肇東市昌五鎮的黑龍江成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黃澄澄的玉米粒通過浸泡加工,在技術人員熟練操控生產設備下,“化繭成蝶”轉化為淀粉、氨基酸、谷氨酸等產品,實現了就地生產、就地轉化增值。在包裝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開足馬力,一包包產品被智能機械手從傳送帶上抓起、碼齊,叉車往來穿梭裝車,一車車成品外運發往全國各地。目前,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以玉米精深加工為主的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年加工玉米92.8萬噸,生產的賴氨酸,蘇氨酸,纈氨酸,色氨酸,核甘酸、亮氨酸及多種玉米副產品,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飼料、養殖等行業,公司在國內銷售網絡遍布全國的同時,產品還銷往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
企業車間
立足鄉鎮村屯 做足村民增收企業增效文章
胡金立是昌五鎮土生土長的農民,2013年,成為黑龍江成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職工。“家里每年能產4萬多斤玉米,都賣給公司。我在廠里干活,每月有固定收入,工作既穩定又有生活保障。”
據介紹,目前,昌五鎮有150余名村民在企業的淀粉、糖化、發酵、成品、質檢等車間生產線上忙碌著,實現打工、務農、顧家“三不誤”。“我們積極對接企業崗位需求,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多舉措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地就近就業,讓村民增收、企業增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肇東市昌五鎮副書記任玉峰介紹說。
美麗鄉村
整潔干凈的街道、蓬勃發展的產業,幸福感滿滿的村民,這就是鄉村振興的理想模樣。產業振興帶來了好日子,村民有了更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