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瑜
創新生態好,則創新活力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聚焦實施創新驅動,構筑龍江發展新優勢。這是對黨的二十大“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貫徹,也是對著力建設創新龍江加力落實。
把創新作為振興發展的基點,是糾“三偏”關鍵之舉,重要性不言而喻。兩會期間,來自教育、科研、企業界的代表委員就創新諫諍言、匯眾智,營造了崇尚創新的濃厚氛圍。
創新,以問題為導向,要善于抓重點、攻難點。周再利代表尤為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所提的創新驅動。在他看來,創新為企業跨越式發展帶來推動力,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的必選項。只有苦練內功、強化創新,有獨門絕技傍身,才能積蓄強大能量,在關鍵時沖得上。立足現有優勢和基礎,敢于無中生有、有中生新,解決“卡脖子”問題,才能把我省農業、生態等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實現換道超車、跨越發展。
創新,以效果為導向,要促進產業的良性循環。強化企業為主導、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對接融合。我省四大產業規劃,為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提供了方向。產業鏈、創新鏈銜接越有效,集聚效應就越強。提升效率、效果、效能,是創新的旨歸。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圍繞建設創新平臺引才聚才育才,用足用好“新時代龍江人才振興60條”,向人才展示誠意,給人才提供空間和平臺,這正是王緒新代表眼中“愛上一座城,留下一批人”的美好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