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董盈
優秀文藝作品如何做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如何打造龍江文化和體育品牌?12日下午,在省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文藝、體育組討論現場,委員們積極為促進我省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建言獻策。
近兩年,《覺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國》《功勛》等作品廣受好評,這也為我省的劇目創排帶來啟發。省政協委員馬佳說:“黑龍江有‘四大精神’,有一批優秀的龍江英雄楷模,我們要善于從中尋找素材,請國內導演、團隊進行打造,創作既謳歌主旋律又受到群眾喜愛的精品。”
精品舞臺藝術的創作打磨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如何讓一次投入換來更持久、廣泛的效應,委員們建議,精品舞臺藝術不僅局限于劇場,應加強線上等多種傳播渠道和方式,與旅游結合,與市場對接,打造品牌。
說到品牌的打造,省政協委員元杰頗有感觸,哈爾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都”,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曾與“上海之春”“羊城音樂花會”并稱為當時的中國“三大音樂節”。黑龍江應該繼續打造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這個品牌。
“剛剛說到文化的問題,我覺得對于體育來講有相似之處。”省政協委員王冰玉說,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藝術家、運動員就是去磨煉專業技能和水平,讓懂經濟、懂產業的人去營銷。“文藝創作資金、文藝演出不僅是要靠賣票,我們也可以考慮經營文化IP。黑龍江省有非常優秀的歷史文化,我們應該把這些資源利用好,打造國際性的品牌,我們應該有自己的國際大賽品牌,來拉動體育產業包括旅游業的發展。”
省政協委員丁寧則從運動員的退役轉型問題談起。她表示,體育產業、校園體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等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退役運動員就是“生力軍”,他們有能力、有水平、也有韌性來從事這些崗位。運動員退役轉型做得更好,會有更多的家庭愿意讓孩子從事競技體育,對于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選拔大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