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 本報記者 劉大泳
金秋十月,龍江大地寒意漸濃,但樺川縣四馬架鎮會龍村村委會內的學習氣氛異常火熱。
會龍村是革命老區,近年來,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會龍人賡續紅色血脈、努力奮斗,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報告中提出‘黨用偉大奮斗創造了百年偉業,也一定能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有幸見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擁有46年黨齡的丁廣有說。
“作為一名農民黨員,我認為立足本職崗位,把地種好最重要。”產糧大戶宋大慶對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印象尤為深刻,他表示將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由會種田向“慧”種田的轉變上,讓糧食產得更多、日子過得更富、飯碗端得更牢。
聽著報告中對鄉村振興以及農業農村未來發展的目標規劃,村黨支部書記高淑榮深感責任重大:“作為新中國最早土改示范村,我們要在發展好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基礎上,繼續做大做強以‘紅色廣場—張聞天工作舊址—紅色驛站—紅米飯農莊’等為節點的內環線旅游路線和以‘會龍山頂—采摘林’等為節點的外環線旅游路線,讓紅色資源真正‘火’起來,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有力抓手,讓村民生活再上一個臺階。”
學習會上,大家踴躍地表達著振奮的心情和未來的打算,一曲村強民富、景美人和的鄉村振興“新樂章”正徐徐奏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