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了關于給翟志剛、王亞平頒發“二級航天功勛獎章”,授予葉光富“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三級航天功勛獎章”的決定。這不僅是航天員的榮譽,也是家鄉人民的驕傲……
記者從齊齊哈爾坐火車出發,1小時零8分鐘抵達龍江縣,沿途大片的綠色盡收眼底,透過車窗細看下來,竟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秧苗。一群牛羊在綠地吃草,讓人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場景……也許你不知道的是,在這樣一個時間流速似乎都被放慢,能讓人聯想到歲月靜好的縣城里,有個生于斯長于斯的航天人曾奔向太空,在縹緲無垠的太空里向著這片養育他的黑土地揮手,他就是翟志剛。龍江縣——一個航天英雄的故鄉。
航天員翟志剛的故鄉,龍江縣
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龍江縣,人杰地靈
少年航天夢從這里起航
9時,記者一行來到了航天英雄翟志剛的母校——龍江縣志剛小學。該校2009年由翟志剛親自揭牌,更名為志剛小學。
“我所在的學校叫龍江縣志剛小學,翟志剛叔叔是我的學長,我想像他一樣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做貢獻。”志剛小學五年級二班的學生黃仁成興奮地對記者說。他指著在教室外墻壁上貼著的學生們配著圖畫的作文,上面是同學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夢想——我想長大后成為一名空軍,在天空翱翔;我想成為一名女兵,拿起鋼槍;我想和翟志剛叔叔一樣長大做一名航天員,去探索太空的奧秘......“少年強則國強”,在這里能夠感受到學生們對藍天的渴望,對“星辰大海”的向往。
志剛小學教室外墻上貼著學生們配著圖畫的作文
走進志剛小學教學樓,墻壁“星辰藍”的顏色呈現在眼前。在墻的下面擺放著孩子們做的模型:航天發射器、飛機、坦克等,逼真的模型,讓記者不禁為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點贊。在大廳的中間擺放著翟志剛回母校時與孩子的合照,抬起頭能看到一片藍色的星空,旁邊寫著四個大字——仰望星空。2019年翟志剛回學校時曾為母校題字“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這是他對孩子們的期許,也是對未來棟梁的殷切盼望。
翟志剛的題字
為了傳承航天員的基因,志剛小學一直在積極弘揚航天文化。黃仁成和同學們一直以母校學長翟志剛為榜樣和驕傲,志剛小學副校長鄂繼光在一旁說:“為了大力弘揚航天精神,每年中國航天日學校會舉辦‘我欲飛翔’為主題的校園藝術節、致志剛叔叔一封信、航天集郵展等系列活動。校園色彩為天藍色,校園環境文化突出中國夢·航天夢。我們還開發出了《仰望蒼穹》校本教材和課程供學生使用。”
那個離“星辰大海”最近的地方
第二站,記者來到了龍江縣科學技術館,這里是龍江縣民眾離“星辰大海”最近的地方。科技館建于2020年5月,展室面積1400平方米,包括航天夢展廳、龍江縣特色產業展廳、綜合展廳等6個展廳。
龍江縣科技館館長榮德良
近年來,龍江縣科技館舉辦了許多的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航天知識普及的平臺。科技館的館長榮德良向記者介紹:“平時科技館會利用科技周、科技月和其他科普活動日舉辦一些諸如太空車、航模等一些展品組裝的活動,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孩子對航空知識學習的熱情,更激勵孩子為實現理想努力學習。”龍江縣科技館面向公眾開放,每月參觀人數在兩三千人左右。主要群體是青少年兒童,也有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自發組織觀看,尤其是周末,通過微信預約,經常有十幾人組團進行參觀。榮德良說:“科技館會把經常來參觀的孩子的名字寫在科技館的展板上,并貼上小紅花,對科技方面的知識特別感興趣的孩子,我們會有計劃地聘請他做小講解員。”
“天宮”的航空模型
在科技館展廳擺放著各種航空模型,最中央的是中國空間站命名為“天宮”的航空模型,它的基本構成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天宮”模型細致,旁邊注釋詳細,一群人正圍著細看。
科技館的模型
在科技館還有實驗體驗項目,比如,展廳內擺放著的宇航員訓練器很吸引眼球。體驗的人可以在其中 360 度任意旋轉,速度時快時慢,可以體會到三維空間自由旋轉的特殊感受,放松全身肌肉,既鍛煉身體又趣味無窮,可謂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借助這個宇航員訓練器,360度空間旋轉感覺暈乎乎的,但是又想到航天員平時也這樣鍛煉平衡能力和操控能力,而且這種難度對于他們來說微不足道,心里對航天員更敬佩了。”一名剛體驗完宇航員訓練器的男士說。
志剛小學的同學在科技館學習航天知識
航天夢背后的“助推者”
隨后,記者走進龍江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的航模室。在這里擺放著學生們各式各樣的模型,于天祥是手工航模課的老師,也是曾經翟志剛的老師。退休后選擇繼續到青少年活動中心執教,發揮余熱,每周二和周四都會在這里給學生們上手工課。于天祥希望讓更多的孩子通過體驗手工課程愛上航天,他笑著說:“只要我還能動,就要把所學的知識教給孩子們。在課上我帶領大家一起制作簡易的科技模型,還有高級點的能演示的電動模型。我會拿成品模型給同學們做示范。然后同學們一起動手制作,用料多種多樣:沙泥的、木質的、板材的......做出來的模型也各式各樣。我們會挑出最典型的給大家講優缺點,通過對比,孩子們就能明白自己好在哪兒又差在哪兒。”
學生制作的航天火箭
展柜
于天祥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1983年,于天祥在第四小學組建了個課外活動小組,當時翟志剛參加了這個興趣小組。下半年縣里組織了一個示范課展示活動。他清楚地記得,當時翟志剛利用整個木叉的生長方向,做了個不用拼接的小飛機,雖然簡陋但是最后評上了獎。因為翟志剛小時候就有這樣的愛好,加上手工制作航天模型的氛圍,讓他對科技和航天更感興趣。因為他當年參與過,現在開的這個航天模型手工課吸引了更多的孩子參與其中。于天祥笑著說:“翟志剛是我許許多多學生中的一位,是最出色的一位。我希望上課的時候讓更多的孩子樹立不怕困難、不懼挑戰、甘于奉獻、勇于攀登、不斷超越的精神。”
孩子們做出自己心目中的航天員形象
于天祥在授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孩子們對模型制作的熱情,有幾位孩子讓他印象十分深刻:“徐靜儀,善于鉆研,她要是有弄不明白的東西連飯都不吃,就在那兒琢磨;黃天宇,他爸爸是木工,從小受爸爸的影響,手工做的非常好……”
志剛小學的必修課,學習航天故事
龍江縣的標記不僅僅有“航天英雄”
“航天英雄”是龍江縣人的驕傲,他帶來的勇于攀登、不斷超越的航天人品質也在影響著這個縣的“基因”,但龍江縣不僅于此,作為農業大縣,它在黑龍江糧食生產、農業產業化等方面的貢獻也是名聲在外。
據龍江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旭介紹,龍江縣全縣水稻生產基地每年種植面積穩定在70萬畝左右,其中國家級水稻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穩定在20萬畝以上,有機水稻面積達到0.36萬畝,企業自建水稻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
“我們全縣有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家,規模以上水稻加工企業7家,年加工能力可達40萬噸以上,加工成品9萬噸。一季度,全縣水稻產業鏈實現產值1800萬元。產品銷售遍及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魯河鄉魯河村的金色果實米業有限公司,作為2022年魯河鄉水稻產業強鎮項目實施主體之一,引導當地農戶向高端優質水稻種植轉型,帶動當地農民增收。公司先后通過‘線上+線下’模式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多家平臺密切合作,共同打造‘龍江大米’品牌。2021年全縣水稻產業鏈銷售額達5億元。”劉旭說。
結語:
龍江縣之旅結束前,記者一行來到翟志剛家的老房子拜訪了翟志剛的哥哥翟志強,金色的“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懸掛在翟志強家中的電視上方,一塵不染閃爍著光芒。他從一個陳舊的紅色木頭箱子中拿出一個嶄新的航天模型給記者看:“這是志剛送我的……”臉上滿是自豪。
翟志剛的塑像立在龍江縣志剛廣場上
回來的路上,記者經過以翟志剛命名的廣場,翟志剛的雕像佇立在廣場的中央,他目光深邃,似乎在望向遠方,望向那片遼闊的“星辰大海”……
航天英雄之家的牌匾
見習記者:陳思雨 石琪;攝影:石琪 姜軼東 張澍;視頻:姜軼東 張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