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太陽島上,一個總投資近30億元的“大手筆”正在加力建設。這是備受矚目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項目。它的前身,是誕生于1999年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貫徹“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搶抓后冬奧時代產業機遇,積23載底蘊,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項目厚積薄發,“冰雪皇冠”散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萬人參與一年一度冰雪“行為藝術”
民間的冰燈歷史久遠。早年,漁民鑿空用“維得羅”(木桶)凍制的冰坨,內置蠟燭,制成最初的冰燈,既可照明,亦可祈福,遂成江邊一景。這是絢麗冰燈的雛形。1963年,哈爾濱市兆麟公園冰燈游園會橫空出世,哈爾濱開始引領中國冰燈藝術風潮。1999年末,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閃亮登場。我省冰建藝術新篇就此掀開。
冰景猶如童話世界
“走在江邊,仿佛能聽到首屆冰雪大世界建設的喧鬧聲。”在哈爾濱市防洪勝利紀念塔邊,孫桂敏說。59歲的他,現為哈爾濱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黨委書記兼總經理。曾任“哈三建”項目經理的他,自首屆冰雪大世界建設至今,持續參與了歷屆重要標段的建設。
首屆冰雪大世界開工時,沒地方建暫舍。孫桂敏率隊在島上搭了一間6平方米的鐵皮房,看圖紙用。取暖采用鐵爐子,一燒煤,眼瞅著凍沙子開化,爐子隨之沉下去了,爐筒子也折了。大家修好了接著干。
靜臥在松花江上的冰塊,經過巧奪天工的雕琢砌筑,幻化成站立的瓊樓玉宇。50根圖騰冰柱,15米高的七彩塔,這些景觀在新世紀第一天迎賓時成為美輪美奐的風景。
隨著場地轉換,冰雪大世界冰建規模逐年增加。大雪時節采頭冰。時令一到,決策者、設計師、施工人員紛紛參與其中。一年一度,冰雪大世界已成為萬人冰雪行為藝術。十五天建完,賞玩兩三個月,春來惜別,周而復始。
不僅能觀冰賞雪,而且能玩冰戲雪。近十年來,冰雪大世界得意之筆頻出,成為國家旅游部門推薦的冬季王牌旅游景區之一。
第十六屆冰雪大世界,70天接待中外游客130萬人次,游客數量比上一年增加47%。在神鼓廣場景點,冰建依鼓成型。當時,孫桂敏的建議,成了神助攻:既然鼓是賣點,不妨來面真鼓,擊鼓產生的音量與控制冰鼓光源的編程聯動,形成色彩變換,燈光、樂器互動交融。“冰鼓吸引了眾多擊鼓祈福的游客。展期中,真鼓換了一個又一個,因為被游客擂漏了。”他回憶道。
留下難忘瞬間
第十九屆冰雪大世界經營期83天,為歷史最長,接待游客數量及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單日游客入園量最高達5.8萬人,創歷史新高。那屆冰雪大世界與騰訊公司合作打造“王者榮耀”景區。冰雪與電競的交融,吸引來更多年輕游客。
冰雪大世界,這個冬天的童話,頻頻登上各種旅游類熱搜,成為外地游客赴哈爾濱必看的景區。
國家冰建行業標準 冰雪大世界出
業內人士公認,哈爾濱的冰加工史分兩階段。1999年末之前,以冰燈冰雕為主,最著名景點是冰燈游園會,單體冰景觀最大3000立方米;1999年末以后,進入冰建筑階段,冰雪大世界單體冰景觀動輒突破1萬立方米。最大時為第五屆主景觀“三峽大壩”,達2.4萬立方米。
冰雪美景絢麗“綻放”
隨著冰燈冰雕藝術向冰建藝術演化,體量的增大使得視覺效果更加震撼。冰建景觀的成功,引得各地效仿,統一施工規則是大勢所趨。建立行業標準,掌握話語權,是一個企業在業內具有權威的體現。在這方面,冰雪大世界展現出了絕對實力,為中國冰建行業提供了“參照系”。2016年10月,《冰雪景觀建筑技術標準》由國家住建部門和質監部門聯合發布。冰雪大世界眾望所歸,成為該標準的主要編撰單位。
暢想“絲滑”(照片由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提供)
冰雪大世界的探索并未停止。近幾年,孫桂敏主導研發了標準冰塊的加工機械。在松花江邊,自采的毛冰被加工設備按標準長度分為5份,謂之型冰,可直接施工。2015年,這種標準化冰塊開始應用到冰雪大世界部分景觀。型冰好處立現:表面平整,粘接效果好;不用中期維護,提高景觀質量;減少施工現場工具傷人問題。
近日,在自動化采冰設備庫房,孫桂敏向記者展示了冰塊加工設備。從2012年開始,他研究了10年,目前標準冰塊加工設備已是三代機。一套設備相當于200名工人的加工效率。“除型冰外,楔形等異型冰塊也摸索出加工設備。如根據跨度不同,計算用多少塊冰合適、砌筑角度如何?”他說,目前,該項施工、驗收標準已納入國家冰建行業規范的修訂標準。
冰雪大世界璀璨無比,高科技立下奇功。據介紹,該園區LED燈實現全覆蓋,既環保又美觀。整個園區實現了燈光效果聯動,各景觀的呈現顏色、視覺頻率隨心所欲,這在世界冰雪景區拔得頭籌。
全國冰景建設的“硬核力量”
“我剛參加工作時就在兆麟公園南門制作冰塊。后來參與冰雪大世界建設,直到今天我還和冰塊打交道。”孫桂敏告訴記者,自己的高手同行有很多。
孫桂敏在兆麟公園回憶冰建經歷
哈爾濱市旅游景區的冰塊加工,早期完全由各個國企員工尤其是木工、瓦工承擔。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發展,冰塊制作擺砌技術逐漸專業化。
第七屆冰雪大世界主景觀紅場鐘樓,60米高。其中48米高的冰建主體必須10天干完。“別的企業擔心完不成、不敢干。”孫桂敏說,“哈三建”藝高膽大,24小時施工。一天一宿搭4次腳手架,景觀每天“長高”4.8米。這是冰雪大世界第一次真正意義的主塔。之后,孫桂敏率隊連續建設了六屆主塔。急難險重任務扎扎實實地鍛煉了隊伍。“哈三建”還成為企業赴省外掘金冰雪施工的典型,承建了2013年長白山冰雪節金達萊冰雪游樂園工程,總用冰量達5萬立方米。
冰雪大世界的推陳出新,鍛煉了一批又一批冰建設計、施工人才。專業的建設者成為黑龍江省甚至全國冰景建設的“硬核力量”。哈爾濱的冰建隊伍成為全國唯一具有世界級水準的業內職業隊伍。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每年赴國外、省外從事室內場館冰建施工人數達數百人,赴外省從事室外冰景施工的工匠有數千人。他們以自己的智慧奉獻給海內外游客冰雪之美。
從搖曳的燭火到潔白的燈光,再到七彩變幻;從俯視到仰視,再到置身其中欣賞。一塊神奇的冰,穿越歲月,做到了極致。從民俗幻化為產業,從群眾自發到全社會自覺,冰雪大世界延伸了產業鏈、提升了價值鏈,也成為市民的基本生活方式。在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努力下,冰雪大世界已成為冰雪文化的結晶,成為冰雪文化之都的“皇冠”。
雪圈吸引小游客(照片由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提供)
如今,正在建設的冰雪大世界四季冰雪項目,占地面積81萬余平方米,將于2023年全部建成并運營,屆時將實現全年賞冰戲雪。作為旗艦景區,該項目將強化哈爾濱中國冰雪旅游第一城地位。這個愿景讓孫桂敏興奮不已。他已與冰雪大世界商定,未來,在強化視覺震撼的同時,將通過型冰、異型冰應用,讓冰景觀更加晶瑩剔透、異彩紛呈。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展現更加絢麗、神奇、美妙的“大世界”!
記者:樊金鋼;攝影:張澍 蔣國紅 王德斌;視頻:王德斌 劉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