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彭溢)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省科協九屆全委會第二次會議獲悉,過去一年,全省科協系統圍繞助力我省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地,有效發揮組織優勢,串起創新生態“鏈”服務高質量發展。開展的中國科協助力產業振興“院士專家龍江行”高端智庫調研活動的經驗做法成為全國科協系統典型。
省科協建立科技創新政策庫,完善決策咨詢工作體系,在精準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方面取得新成效。在中國科協支持下,探索建設區域科技創新智庫,開展助力產業振興“院士專家龍江行”高端智庫調研活動,導入中國電子學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材料研究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等4個國家級學會牽頭、77位院士專家組成的調研組,對我省數字經濟、生物經濟、新材料和現代物流四大產業進行調研,形成了高質量的決策咨詢報告,為我省制定“十五五”規劃提供了參考。打造建言資政直通車,全年編發《科技工作者建議》《老專家建議》12期,有效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中國科協支持下,依托34個調查站點對我省科技工作者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為省委省政府制定人才等方面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省科協被評為全國調查站點“優秀區域責任部門”,我省4個國家級站點被評為“優秀調查站點”。
做強“供應鏈”,布局資源服務產業振興。圍繞“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面向新興、前沿、交叉等戰略關鍵領域新成立3個科技社團,有效發揮學術共同體在現代化產業中的獨特作用。深入實施學術質量和學會能力“雙提升”計劃,通過開展評選10大學術活動和建設星級學會,提升了學會供給能力。積極暢通中國科協和全國學會高端技術人才資源導入和下沉渠道,有效整合高校院所、省級學會和企業(園區)科協等科技創新資源多點布局,面向全省開展科技服務,營造了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做實“對接鏈”,打造品牌服務企業自主創新。實施“百會進百企”科技賦能行動,組織12個產業科技服務團,動員全國學會、省級學會、高校科研院所等226家、專家625人,服務企業512家,開展科技服務活動253場。實施“謀發展·促振興科技社團提能行動”,促成省級學會與佳木斯、雞西和綏化三地科協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立長效對接服務機制。
做細“需求鏈”,搭建平臺助力成果轉化。在中國科協支持下,創建“科創中國”黑龍江中心站,匯聚需求資源1320項,對接需求616項,簽約82項。召開黑龍江省園區(企業)科協建設工作推進會,出臺《黑龍江省重點企業(園區)科協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新建企業(園區)科協47家,比2023年翻了一番,全省重點園區科協組織覆蓋率由25%上升到70%。大力開展企業創新方法大賽,通過專家培訓、項目指導,共為100多家企業解決了200余項技術難題,我省參賽團隊榮獲中國創新方法大賽總決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