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月塵艙真空系統。資料片
星網動力科研人員調試設備。
簽約現場。
□文/攝 唐亮 本報記者 李愛民
哈工大鋁基復合材料等多項硬核技術助力嫦娥六號月背“挖寶”,哈工程技術團隊為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鉆探船“夢想”號提供核心關鍵結構工藝設計方案,德沃科技“自走式智能玉米籽粒收獲裝備”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剛剛過去的2024年,“冰城科技”上巡九天、下探深海,在向新求變中鍛造科技硬實力,在航空航天、農業育種等領域不斷取得創新成果,攻克一批“卡脖子”技術,對國家戰略形成有力支撐,展現出整體發力、多點突破的蓬勃生機。
培育新質生產力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走進哈爾濱工業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哈工大先研院),科研人員忙著開展系列科研攻關,創新的動力十足。
“我們的技術依托哈工大能源學院,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第二代霍爾電推進磁聚焦技術的在軌驗證,徹底解決了傳統霍爾電推進噴流角大、效率降低、衛星布局受限等難題。”哈爾濱星網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星網動力)董事長、總經理劉輝說,憑借強大技術實力和深厚行業背景,已完成第一輪融資。星網動力是一家從事航天電推進系統研制及配套產品研發和生產的企業,成立僅一年已成為哈工大先研院的“明星企業”。
作為環哈工大創新創業生態圈的重要承載區和起步區,哈工大先研院圍繞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機器人等新興和未來產業領域開展概念驗證、小試中試、項目孵化、企業培育、金融對接等成果轉化全周期工作,高質量推進重大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打造哈爾濱乃至全省新質生產力實踐策源地。截至目前,哈工大先研院已入駐星網動力、星宏科技等高技術企業26家,儲備優質項目60余項,與國內60余家知名投資機構實質合作,培育技術經理人100余名。其中,2024年新成立15家,新就地轉化成立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
一年來,哈市以更大力度打造科技創新平臺,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全面實施環哈工大、哈工程、黑科大、哈獸研4個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高標準建設哈工大先研院,形成以人形靈巧手、新體制遙感衛星等為代表的機器人、商業航天、新材料等多個新質賽道領域項目集群。
鍛造新引擎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
時下,位于哈爾濱新區的工大衛星研發試驗總部基地項目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安裝調試,即將投用。
工大衛星研發試驗總部基地項目總投資2億元,通過“5G+智慧制造”技術賦能,實現衛星柔性化、批量化、數字化智造技術的全面應用,具備年產180顆500公斤量級衛星的能力。新年伊始,“中國星谷”的“鏈主”企業——哈爾濱工大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簡稱工大衛星)成功發射8顆衛星,至此,該公司已成功完成10次發射,共發射24顆衛星,商業衛星訂單數量位居行業前列,并成功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哈市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把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載體,搭創新平臺、抓攻關項目、促成果轉化、育創新生態。2024年,全市完成三個批次1412家高企認定推薦,高企總數預計突破3000家。
聚焦智慧農業、智能制造、寒地場景示范三大主導場景,建設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速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目前,全市已建成數字龍江智算中心、中國移動智算中心(哈爾濱)全國節點,具有單集群算力規模最大、國產化網絡設備組網規模最大等特點;創建百度智能云、元宇宙等數字經濟產業園。
產業協同發展,形成集群效應。以航空工業哈飛、中國航發東安、東北輕合金3家企業為龍頭,哈市聚集產業核心配套企業百余家。航空裝備創新型產業集群被科技部確定為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其中,中航哈飛研制的AC332直升機首飛成功、Y12F運輸機取得歐洲適航許可證。航發東安研制的渦軸-16發動機正式交付,作為中國首款可用于7噸級雙發直升機的渦軸發動機,性能超過了國際同類發動機水平。
搭平臺建機制 科技成果轉化量質齊升
“全新智能溫控服飾和智能可穿戴設備”讓外衣實現智能溫控,“新一代人體動作捕捉系統及其在冰雪領域應用”為冰雪運動提供科技支撐,“博物館AR導覽”強化冰雪文化互動體驗……日前,由哈市科技局聯合哈市文旅局、哈市體育局共同主辦的“智慧冰雪”重點科技成果推介會在哈爾濱科技大市場舉行。
2024年11月,我省首家科技大市場——哈爾濱科技大市場進入市場化運營,突出“科技服務+技術交易”模式,設立“匯聚、展示、評價、交易、金融、培育、服務、合作、銜接”九大功能板塊,為科技成果交易雙方提供評價估值、交易對接、公開競價、項目孵化、科技金融等專業化服務。
過去一年,哈爾濱市科技大市場入駐專業機構39家,整合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規模達30億元;征集技術需求262項,對接落地149項,匯聚可轉化成果604項;吸引各類科研機構、金融機構、行業協會和企業單位超過2000家;累計完成技術項目交易56項,成交額3.1億元。全年組織開展技術對接、融資路演、輔導培訓等各類科技創新活動200場,形成“周二有約”“科創星期”等一系列活動品牌,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
圣邦微電子實現營收超1億元,吸引留住電子信息領域專業人才500余人;蘇州科達“視頻產品北方制造基地”實現投產,累計實現營收0.6億元……哈爾濱科技大市場為科技招商落地企業服務50余次,助力企業發展加速度。
哈市持續推廣“龍頭企業+高校院所”成果轉化模式,校企新建省產業聯盟9家、產業技術研究中心(院)16家,校所通過技術開發、技術轉讓等形式與在哈企業開展技術合作476項,合作資金4.31億元。全年實現就地轉化科技成果1080項,帶動產業化投資93.8億元,新增營業收入11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