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大雪突如其來。風雪中,大慶油田員工對摻水閥門、堵塞管線進行了及時處理,保障了生產安全。許書晨攝
□韓鎧合 本報記者 劉楠 李民峰
春寒料峭的大慶油田,處處是火熱的奮斗場景:星羅棋布的抽油機不知疲倦地將地底深處的原油抽取而出,天然氣管線橫亙西東、縱穿南北,織就了氣貫龍江的能源大動脈,光伏電站內大片的光伏板不斷將光能轉化為電能,為油田生產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今年一季度,大慶油田原油產量、天然氣產銷量、新能源發電量等關鍵指標均超計劃運行,“拼”出了一幅首季“開門紅”的實景畫卷。
在大慶油田南一區西部區塊“壓艙石工程”現場,崗位員工正通過數字化系統實時監控著各項參數。這里是中國石油10個“壓艙石工程”之一。歷經3年的探索實踐,該“壓艙石工程”上產幅度達百萬噸。
在此基礎上,大慶油田加快“壓艙石工程”模式固化、升級和推廣應用,優選南二、三區東部等3個區塊,加快建設股份公司級百萬噸“壓艙石工程”。截至目前,南二、三區東部區塊“壓艙石工程”已累計生產原油101.7萬噸。
“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今年以來,大慶油田堅持“分秒必奪、斤兩必爭”,在水驅精細挖潛、化學驅精準調整上持續發力,強化綜合調整方案組織,深入分析開發矛盾問題、逐井逐層落實調整挖潛潛力,科學編制2025年綜合調整方案,比往年提前一個月,首次實現上年底完成次年綜合調整方案任務,一季度原油產量始終保持線上運行,順利實現首季“開門紅”。
天然氣行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社會責任。大慶油田承擔著哈大齊工業走廊,以及民用、商業等天然氣供應。面對冬季保供與亞冬會保障雙重任務,大慶油田實施“月計劃、周溝通、日調節”動態管理機制,統籌松遼、川渝兩大產區協同發力,有力保障了黑龍江省民生用氣需求,為天然氣連續穩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油田累計生產天然氣、銷售天然氣均超計劃運行,高質高效完成了冬季保供任務。”大慶油田公司開發事業部副主任李卓說。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對于大慶油田而言,“不斷改革創新”既是重大囑托,也是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的應有之義。
林甸60萬千瓦風光發電項目正如火如荼建設,展現了綠色發展的強勁勢頭;大慶喇嘛甸油田低碳示范區完成光伏電站IV智能診斷與測試,利用人工與AI深度結合開展巡視巡檢,安全平穩地為大慶油田源源不斷提供綠色電能……“只有推動更多代表新質生產力的項目落地,大慶油田高質量發展的‘筋骨’才能更加強健。”大慶油田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經理、黨支部書記龐志慶說。
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業務是大慶油田發展接續力量的重要支撐。今年以來,大慶油田深入踐行“雙碳”戰略,在實現新能源業務“質效雙升”中全面發力。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大慶油田始終將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超越權威、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三超”精神正是大慶油田不斷突破各類世界級難題的底氣。
新發展低效井綜合挖潛技術,讓大慶川渝探區水淹長關井重獲“新生”;自主攻關碳酸鹽巖酸壓核心技術,創造中弱云化試氣新紀錄;提升老井轉方式增產壓裂提產技術,讓外圍致密油全面開花、成果豐碩……如今,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變量”正不斷轉化為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的“最大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