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桂華 楊惠暄
清晨的陽光灑在佳木斯市郊區的鄉間小路上,一塊塊嶄新的路牌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記者走進敖其鎮敖其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幅緩緩展開的鄉村風情畫卷:寬闊筆直的街道縱橫交錯,延伸至每一戶人家,串聯起村民的生活日常與經濟活動;路旁,每一個門牌號對應著一戶人家,標準地名地址信息讓快遞、信件能夠準確送達,暢通的交流使鄉村與外界連接更加緊密,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這是我省“鄉村著名行動”開展一年多來的一個縮影,通過地名命名、標志設置、采集上圖、文化保護、開發地名旅游路線等,不僅補齊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更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一個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每一塊路牌,都是鄉村振興的見證。
“一村一圖”:喚醒鄉村歷史生動記憶
走進敖其村,村口廣場上豎立的一塊地圖展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地圖正面以清晰準確的線條,呈現出村子街路的脈絡走向,展示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另一面如同一位穿越時空的講述者,承載著敖其村悠久的歷史底蘊與豐富的文化內涵。一旁的熱心村民向記者講述著,仿佛每一個路名都承載著他對家鄉的深情與期待。
在佳木斯,“一村一圖”成為了展示鄉村風貌、傳承鄉村文化的重要載體?!拔覀冞M行了以‘四色’要求為核心的地名工作全方位采集活動,聚焦于紅色基調的南城子村、花卉特色的達勒溝村、少數民族特色的敖其村以及展現綠色文化的萬慶村?!苯紖^民政局局長孫學彬告訴記者:“通過‘鄉村著名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對郊區已有品牌如靠山村的黏豆包、蓮江口鎮的紅樹莓、長發鎮的菇娘以及蘇木河的白酒進行升級,并搭建平臺適時對外推銷,旨在提升農民收入和增加集體收入?!?/p>
類似的場景也在雞西上演。密山市依托當地豐富的歷史文化,講好肅慎發源地的地名故事,復活了100余處老地名。雞東縣則通過挖掘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習俗,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讓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地名文化認同感。
“地名是鄉村的記憶,是我們與過去對話的橋梁?!彪u西市民政局地名辦負責人黃大強表示,通過“鄉村著名行動”雞西市不僅命名了5830條鄉村地名,還通過開展“探源振興路——百名村官話地名”鄉村地名文化征集展播活動等形式,全方位展現各鄉村的“和美山居圖”,讓地名文化滋潤人心。
地名變“金名片”:旅游開發助力鄉村騰飛
北臨松花江的敖其鎮赫哲村,集農業、牧業、旅游業于一體。敖其灣龍源赫哲水寨、赫哲族文博館、敖其灣赫哲族風情園、敖其灣影視城等旅游景點坐落村中。
記者在佳藝魚皮文化博物館看到,魚皮不再僅僅是自然賦予的食材,它化身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符號,承載著赫哲族人民的智慧與情感。魚皮紋理的“福”字,寓意著吉祥如意;銅坐龍的形象,則彰顯了赫哲族與中原文化的深厚淵源?!耙郧坝泻芏嗲皝硌袑W的學生和游客找不到這里,自從博物館位置信息上傳至地圖服務后,便能通過微信發送定位輕松地找到了?!奔阉圁~皮文化博物館館長馬華說。
魚皮文化直接帶動了當地就業,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也在傳承和弘揚赫哲族文化的過程中找到了歸屬感和自豪感?!敖值罉俗R明確,極大便利了游客,同時對鄉村振興和旅游業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敖其鎮赫哲村村書記姚艷秋說。
作為“華夏東極”,撫遠市在南崗村命名了一批以“東”字開頭的街路名。這些地名不僅成為撫遠市的文化符號,也為當地的旅游開發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游客們對這些地名特別感興趣,很多人專門來打卡?!睋徇h市民政局局長劉德源介紹,撫遠市將“東極文化”緊密融入街路牌設計,打造了多條特色旅游線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如今,撫遠市的“東極文化”已成為當地旅游的一張“金名片”。
在齊齊哈爾市,地名與旅游的結合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效。訥河市依托自然地理實體打造“月亮湖街”,鐵鋒區結合扎龍濕地生態標注“鶴鳴路”“鶴飛路”等。這些“會說話”的地名,不僅成為傳承鄉村記憶的載體,也為當地的旅游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規范路網標識,梅里斯達斡爾族區的民族風情旅游路線游客量增長了30%。
產業振興:“地名+品名”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在佳木斯市樺川縣,一塊塊田園風格的木質街路牌成為鄉村的一道亮麗風景。這些路牌不僅標注了道路名稱,還融入了當地的農產品品牌元素。樺川星火朝鮮族大米、撫遠鱘魚等地名標識農產品,通過“佳木斯特產好物”直播活動拓寬了銷售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
“‘地名+品名’的模式,不僅助力鄉村產業振興,也讓農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佳木斯市民政局區劃地名科負責人張巍介紹,撫遠市憑借“華夏東極”的獨特地名,包裝魚產品、果蔬等農產品,消費者因“東極”標識聯想到優質農產品,農產品銷量上升,農民收入增加。郊區赫哲村大力發展魚皮畫、樺樹皮工藝品等民俗手工藝品產業,吸引眾多游客和消費者,為農民開辟增收新途徑。通過鄉村地名命名、設標、采集上圖,暢通物流貨運,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
在雞西,地名與產業的結合同樣取得了顯著成效。密山市用當地特產“興凱湖白魚”設置特色地名標識,將地名資源轉化為鄉村發展致富的重要“引擎”。雞東縣則通過培育“鳳凰山紫蘇”“平陽蟹稻”等鄉土特產品牌,挖掘地名內在價值,將鄉村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優勢,提升了產品品牌影響力和文化附加值。
“如今,我們的土特產不僅能賣到全國各地,還能通過地名故事吸引更多消費者?!彪u東縣民政局地名負責人徐宏宇自豪地說道。通過“鄉村著名行動”,雞東縣的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村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富裕。
數字化賦能:鄉村地名的“智慧”蛻變
在同江市,一塊塊數字化地名標識牌成為鄉村治理的新亮點?!盎ヂ摼W+三維碼”技術賦予了門牌信息化屬性。這些標識牌不僅標注了地名,通過掃碼即可獲取地名故事、特色農產品等信息,不僅提升了地名品牌的認知度和吸引力,還帶動了地方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鄉村著名行動’不僅完善了基礎設施,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張巍表示,通過數字化賦能,佳木斯市不僅實現了“有地就有標”和“尋圖可達”,還為鄉村電商產業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齊齊哈爾市,一系列創新的數字化地名標識牌將成為鄉村治理的一大亮點,預示著鄉村發展新篇章的開啟。通過數字化賦能,齊齊哈爾市不僅提升了地名公共服務效能,還推動了“地名+文旅”“地名+電商”的融合發展。通過規范路網標識,富??h依托標準化地址引進了物流企業,讓“土特產”48小時直達全國,村民們的生活也因此變得更加便利。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規范命名鄉村街路21650條,不僅填補了鄉村地名管理的空白,更以“小地名”撬動“大治理”,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和發展動能。
從“無名角落”到“有名風景”,我省的“鄉村著名行動”正以一條條鄉村地名為筆,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每一個地名背后,都承載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標志著新時代鄉村奔向共富的新坐標,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