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獲水稻(資料片)。
對向日葵苗進行菌核病綜合防控試驗。
縣域產品入選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
□文/攝 李文浩 高春雨 本報記者 孫昊
近年來,甘南縣,這片被高質量發展夢想照亮的黑土地,以構建農業新質生產力為核心,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以質量提升為保障,以品牌塑造為抓手,全力打造“四個農業”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推動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加快轉變。
聚焦科技農業 增強農業發展新動能
強化平臺建設,該縣與東北農業大學創新實踐“基地+中心+產業聯盟”的新型縣校合作模式,與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建立“科技包縣”戰略合作,與省農科院齊齊哈爾分院開展科技增糧合作,大院大所百名農業科技人才赴甘南縣常態化開展農業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用,建立縣鄉村三級示范基地122個,全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1%。
強化農技推廣,圍繞品種選育、農技應用、模式推廣等農業生產關鍵點,錨定備、耕、管、防等關鍵環節,采取幫帶推廣服務模式,構建“長短期相結合、請上來走下去相貫通”的培訓方式,推廣大壟密植、水肥一體化等綠色防控增產技術16項、829萬畝,全縣農業主推技術到位率穩定在95%以上。
強化信息賦能,應用信息化平臺對植保、農機作業標準、作業面積、作業區域等精準管理,無人機作業監測面積穩定在40萬畝以上、農機作業面積穩定在270萬畝以上。通過設施設備鋪裝、農業平臺賦能,全縣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28%。
聚焦綠色農業 構建農業發展新模式
該縣持續推進農業面源防治,配備病蟲疫情監測點167個,建設“三新”集成配套示范區9.65萬畝,使全縣化肥、農藥、除草劑施用量實現零增長。堅持狠抓執法監管、高頻督導巡查、有償回收獎勵,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率90%以上。
持續推進農業標準生產,打造“百畝攻關田”72個、“千畝示范方”16個、“萬畝示范片”2個,連續三年獲評全國綠色高產高效行動示范縣。持續完善“七大體系”,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超100萬畝。
持續推進種養循環發展,積極探索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三化協同”秸稈綜合利用模式,秸稈綜合利用率長期穩定在90%以上,連續六年獲全國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稱號。8個區域性糞污處理中心、6個預處理中心、145個村級糞污集中收集點高效運轉,全縣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
聚焦質量農業 提升農業發展新水平
堅持嚴執法,該縣探索建立“執法互助、案件移送、兩法銜接、信息共享”機制,圍繞監管檢測、認證登記、生產記錄建立、合格證開具等方面開展常態化監督,開展農資打假、“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等專項行動,違法違規行為查處率100%。
堅持強監管,實行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任務、定獎懲“五定”管理機制,構建四級網格監管體系,全面實行生產主體備案和生產檔案記錄制度,建立產銷一體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可溯化”流程,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100%。
建立科學的“用養”長效機制,積極推廣以秸稈還田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模式,綠色認證面積達219萬畝。依托全縣54個長期監測點位,定期采集土壤樣品,持續開展耕地質量評價工作,全縣耕地有機質含量41.6克/千克。
聚焦品牌農業 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
該縣從“特色產業”入手,指導鼓勵企業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全面開展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全縣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認證數量達到127個。緊緊圍繞縣域特色產業,深挖綠色、有機食品特殊品質、獨特口味,甘南粥米、甘南壓榨大豆油先后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從“賦能加持”入手,積極組織域內農產品加工企業,健全完善生產加工體系、質量監督體系、品牌管理體系,全縣共有9家企業的34款產品入選“黑土優品”“九珍十八品”。
從“市場拓展”入手,定期組織企業參加省級統一組織的“黑土優品”系列宣傳推介活動,借勢增加曝光度。組織企業入駐“832”“陽光七采”等網絡平臺,參加全國農產品等展銷會,實現了“甘字號”農產品走出省、賣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