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基于DeepSeek底層架構,超過30萬條專業知識構建的農業“寒地作物大模型”,實現AI大模型引領農業數字化轉型;自主研發搭建具有多源衛星高時相高分辨率的農業生產遙感監測系統,構建大數據精準農時檢測體系,打造全智能現代化農場……
北大荒,這片曾經荒涼的土地,如今在智慧農業的浪潮中煥發出新的生機。無人智能農機在田野間穿梭,電商直播間里人氣火爆,智能棚室內四季恒溫,智慧牧場中牛羊健康成長。近日,記者走進北大荒,親身感受智慧農業帶來的新氣象。
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植物工廠”
無人智能農機:田野里的“科技先鋒”
金色田野,稻浪滾滾。每年秋收時,在紅衛農場廣袤黑土地上,只聞機器聲,不見農人忙。十幾臺自動駕駛的收割機整齊列隊,這些收割機搭載高精度GPS和AI控制系統,能夠實時掃描周圍環境,精準調整行進路線,實現點火、行駛、轉向、倒車、割臺升降、脫谷、割臺離合自動控制、遙控卸糧等全程自主作業。
收獲現場
“以前種地靠人力和經驗,現在靠科技和數據。”從“老把式”變成“新農人”的農場種植戶張良寶指著手中平板電腦說。通過遠程監控平臺,他可以實時查看農機的作業進度和農田狀況,甚至可以遠程調整作業參數。
紅衛農場的科技感不止于如此,智能化疊盤暗室育秧車間、智能化育秧大棚、物聯網設備……耕、種、管、收實現全過程無人化作業,節省了大量勞動力,畝節本增效達50元。
截至目前,農場智能農機裝備保有量達1254臺,智能農機應用面積達30萬畝以上,農機智能化作業水平達30%以上。其中,無人駕駛插秧技術在種植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已有699臺高性能插秧機應用導航實現了無人化駕駛,每個生產季可節約人工成本500余萬元,實現了田間有耳目、云端有大腦、地里有醫生,讓農業有智更有質,帶動廣大種植戶從“會種地”向“慧種地”轉變。
水稻收獲
從農機智能化改裝,到多場景無人農機應用,再到無人化農場建設,北大荒集團智慧農機發生了跨越式發展。衛星導航、智能控制、自動監測等配套系統的不斷涌現,實現了農業生產全過程信息感知、精準作業、遠程指揮等功能,推動更多智能農機技術在大田作業中推廣應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讓糧食增產增收有了底氣。
電商直播間:田間地頭的“新農活”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帶來北興農場品牌好物啦!主播手中的石磨全麥面粉呢,是傳統‘一摞到底’工藝研磨出來的,是不是屏幕前您童年的味道?這個面粉含有少量麥麩,含糖量低,有控糖需求的小伙伴們可以直接下單。”春節后的首場直播中,北興農場主播小王在直播間里熱情推薦面粉,從小麥的生長過程、加工技藝再到面粉的綠色營養品質,優秀的品質吸引了眾多粉絲下單購買。
直播間現場
在今年的春節銷售季中,北興農場線上線下雙渠道發力,不僅準備了北大荒榜單產品及“北興”特色優質農產品,還推出消費滿減、特惠折扣等一系列年貨節活動,春節期間銷售額近百萬元。
2024年,農場營銷中心借助電商平臺優勢,與42家商超及單位開展了深度合作,還借助京東、天貓等平臺銷售北興牌面粉系列產品,與多位網紅合作直播帶貨,累計完成銷售額470萬元,帶動基地種植小麥3000畝,提升了種植經濟效益。
電商直播不僅拓寬了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也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北大荒優質農產品的生產過程,增強了信任感。如今,北大荒的電商直播間已經成為職工增收、企業增效的新途徑。
智能棚室:四季如春的“植物工廠”
人參果、龍葵、番茄長在一棵樹上,結果量高達1000斤;蔬菜種在營養液里,一年四季收獲20茬;南瓜重達500斤,需要7個人抬……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科技感十足的畫面,在北大荒農業股份七星分公司已經成為現實。
農業科技園區
走進分公司農業科技園區,仿佛進入了一個現代化的“植物工廠”。棚室內,溫度、濕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參數全部由智能系統自動調控,蓮霧、佛手、龍眼、檸檬等熱帶水果枝繁葉茂,氣霧培水培上的生菜、板藍根等蔬菜鮮嫩翠綠。這些原本生長在不同溫度帶和濕度條件下的果蔬在分公司“植物工廠”落地生根。
“以前種菜靠天,現在靠科技。我們的‘植物工廠’安裝了AI圖像識別系統,能夠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狀況,及時發現病蟲害并精準防治。水培的蔬菜可以實現一年不間斷種植,從移栽到上市最短周期僅需15天,全年生產20茬以上。除此之外,我們還培育特色生菜、苦苣、空心菜、蒲公英等36個品種4萬余株,畝產超過2萬斤。”分公司科技園區副主任汪敏自豪地說。通過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智能棚室實現了高產高效,一年四季都能供應新鮮蔬菜。
農業科技園區
今年以來,分公司開展各類試驗示范項目57項,與中國農業科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合作簽約,引入垂直蔬菜工廠、育種加速器等項目,打造智能溫室建設超級物種試驗區、生物育種試驗區等九個試驗示范展示區,進一步激活農業產業發展新動能。
“南果北種”打破了傳統種植模式的枷鎖,高產、優質、高效,這是現代設施農業應有的模樣。一直以來,北大荒集團將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頭等大事,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進設施農業標準化、集約化、機械化、專業化和信息化,不斷滿足人們對肉、蛋、奶、菜、果等食物需求,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創新發展。
智能畜牧:科技賦能的“智慧牧場”
為奶牛量身定制的計步器實時監測健康數據,24小時自動運轉的自動糞污清理系統營造舒適飼養環境,采用德國GEA的2×40位雙轉盤擠奶設備,每一滴鮮奶從擠奶到運輸全程密閉輸送,可以在10秒內冷卻至4℃,確保無菌安全,全自動包裝封箱過程由攝像頭全程記錄,通過掃描產品罐身的二維碼追溯全過程,保障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在北大荒完達山乳業有限公司的智慧牧場和數字化智能生產車間,奶牛群早已享受“VIP式貼心服務”。
數字化智能生產車間
“我們牧場引進奶牛精準飼喂系統,采用全球領先的配方軟件制作的奶牛日糧配方,管理飼喂過程也通過使用‘科派騰TMR監控系統’實現養殖全程數字化監管。夏季有自動溫控的噴淋風扇降溫系統納涼,冬季有主動通風系統促進空氣循環。還有計步器、識別器、牛奶計量器、電導率測定設備、智能面板和管理軟件等組成可以記錄奶牛全生命周期數據的系統,不僅可以準確篩選出每日發情、發病和應激的異常奶牛,還可以記錄每一頭牛族譜和一生的生長狀況,為牧場管理決策提供基礎。”說起自有牧場的“高科技”,完達山乳業工作人員楊旭東滔滔不絕。
運送完達山牧場牛奶
自2009年4月建立,完達山乳業股份自有牧場不斷創新升級,為完達山乳業提供優質、安全的生鮮乳。先后通過并獲得“奶牛標準化示范場”“學生奶奶源示范基地”“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等稱號,2024年被評為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實現了黑龍江省奶牛核心育種場零的突破。
從無人智能農機到電商直播間,從智能棚室到智慧牧場,北大荒正鋪展開智慧農業的新畫卷。這些新技術和新模式,不僅改變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還為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北大荒的智慧農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樹立新的標桿。
文/孫園園 宋倬 記者 姜斌 劉暢 攝/司樹洋 厲遠 劉思斯 高健 李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