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圓桌對話現場。
俯瞰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圖片由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提供
省商務廳副廳長賀松。
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甄長瑜。
黑龍江省社科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鐘建平。
掃碼看訪談視頻
習近平總書記在我省考察時強調“要加強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等開放平臺創新發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區域合作?!?/p>
本期對話邀請了黑龍江省商務廳副廳長賀松,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哈爾濱片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專職副主任甄長瑜,黑龍江省社科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鐘建平三位嘉賓,就如何依靠制度創新、塑強新質生產力、積極吸引生產要素,加快推動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進行探討。
□文/本報記者 曲靜 薛婧 攝/本報記者 宋淼 王德斌
破除機制障礙 激發發展活力
賀松:作為我國最北和首批沿邊自貿試驗區,自2019年8月設立以來,我們充分發揮“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的作用,結合自身戰略定位,圍繞總體方案改革試點任務,積極開展制度創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年多來,依托獨特的區位和政策優勢,努力做好“沿邊開放”這篇文章,推動邊境地區貿易創新升級發展,在投資貿易便利化、對俄合作、金融開放創新、政府職能轉變、優勢產業聚集等領域進行了許多大膽嘗試和探索,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對國家戰略和龍江振興的支撐作用,打造了服務國家戰略的“龍江樣板”。一是加強系統集成改革。在總體方案89項試點任務全部實施基礎上,注重進一步強化落實成效和復制推廣,目前總體方案落地見效率已達89.9%。持續復制推廣國家前七批改革試點經驗和最佳實踐案例,其中我省可復制的有280項,目前已落地推廣172項。二是開展特色差異化創新。在工作中,堅持問題導向,以市場主體訴求為切入點,以制度創新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難點堵點,2023年累計形成近百項創新經驗,推出“跨境發證”“無感續證”等便企舉措,完成全省首批互市貿易進口大豆落地加工和投產運營,成立全國首家對俄結算服務中心并開通NRA賬戶,特別是自貿試驗區綏芬河片區“深化跨境金融創新,助力跨境貿易新業態發展”創新舉措納入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級聯席會議簡報。同時,推出新一批18項省級創新實踐案例,在全國首創了“自走機械通關”“管輸能源智慧監管”等創新舉措,目前省級案例累計已達7批158項。三是推動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圍繞全省“4567”現代化產業部署,重點打造“自貿試驗區428重點產業平臺”招商指引體系。其中,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68戶,新引進7個世界500強企業,9個超百億項目落地開工。自貿試驗區黑河片區做強保稅物流中心(B型)、境外合作園區等平臺載體,加快跨境裝備制造、跨境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沿邊口岸物流樞紐等跨境產業發展。自貿試驗區綏芬河片區發揮通道優勢,辟建肉類、冰鮮水產品、中藥材等9個進出口指定口岸,已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資源能源進口、回運口岸和全國最大的俄羅斯木材加工交易基地。
接下來,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在全國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和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大局中,找準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定位,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以制度創新和制度型開放為關鍵,破除制約要素配置、投資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目前,我們正在一體化推進深化改革方案制定和自貿試驗區條例起草工作,一方面系統謀劃未來三年具有前瞻性、探索性改革試點任務,加強政策銜接配套,2.0方案將于近期出臺;另一方面,加快立法進程,在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激勵容錯、制度型開放、對俄合作等方面,為先行先試強化法制保障,條例正在公開征求意見,計劃于今年4月正式實施。同時,切實增強改革創新意識,進一步轉換觀念,在改革創新上下功夫,力爭制度創新有新突破,形成更多引領性、標志性制度創新成果,努力建設更高水平自貿試驗區。
甄長瑜:制度創新作為自貿區建設的核心工作,近年來,我們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工作,累計復制推廣全國自貿試驗區成功經驗234項,“帶土移植”深圳經驗126項,自主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90項,其中49項入選省級創新實踐案例,企業許可“無感續證”入選國家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南北共建飛地產業園區(深哈產業園)”入選全國第三批推廣改革試點經驗,多項改革舉措得到中央深改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的高度認可。“跨境發證”“無感續證”等“無證服務”都是哈爾濱片區推出的惠企便民舉措,區行政審批局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接下來,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將繼續圍繞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系統建設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速轉變政府工作職能,進一步激發政務服務活力,切實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和滿意度,以制度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鐘建平:抓住制度創新這一核心任務,就是扭住了黑龍江自貿區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黑龍江自貿區自掛牌以來,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動力、以平臺建設為支撐,對標國際先進規則,解放思想、先行先試,推出一批獨具龍江特色的實踐案例和創新經驗。
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自貿區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產業是其發展的基礎和動力。自貿區成立之初,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視和加強產業規劃,分析三個片區產業的基礎條件,結合境外資源條件,明確自貿區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空間布局。三個自貿片區全產業鏈創新發展,實際上也說明,依靠制度創新,黑龍江自貿區的產業布局正在不斷完善和擴容。
塑強新質生產力 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甄長瑜:在黑龍江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就如何加快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發表講話,為黑龍江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全面加強區域協作,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指明了前進方向。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也對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構建高水平開放發展新格局做出系統部署和具體安排。省、市進一步增強了加快建設“質量龍江”“開放龍江”,打造“向北開放之都”的發展共識。落實上述戰略任務,離不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調整和重構。打造開放型產業集群,是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抓手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路徑。哈爾濱新區暨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以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為目標,以擴大外貿規模為先導,以有效利用外資為驅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為指引,通過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協同創新,吸引匯聚全球要素資源,著力構建具有龍江特色優勢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新體系。
圍繞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和落實“428重點產業招商指引”,哈爾濱新區暨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結合自身實際,聚焦“沖刺進位先導產業,鞏固提升基礎產業,重點打造品牌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打造“4+4+3”產業集群。2023年,哈爾濱新區暨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對外貿易快速發展,雖然實際利用外資翻一番,年新設企業數量首次突破萬戶、增長41.7%,但與發達地區相比還面臨較大壓力。一是自身經濟結構不優、解決“三偏”問題需要一個漸進過程,參與國際競爭亟待通過科技創新錨定形成新質生產力。二是全國各地市競相發展,要素資源配置的虹吸效應帶來倒逼壓力。三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夠、進取意識不強等老生常談問題亟待突破,社會氛圍對開放創新的探索還不夠包容。四是開放功能不完善,產業鏈配套成本較高等因素客觀存在。
下一步,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將全力實施“1153”躍升計劃,即以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為引領,以鞏固提升對俄全面合作為主線,著力打通對外開放“產業鏈、金融鏈、科創鏈、物流鏈、生態鏈”,加速打造“向北開放之都”的先行區、引領區、示范區。特別是要圍繞落實省委、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具體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圍繞服務和落實國家戰略,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當前工作的‘一號工程’、重中之重”,努力“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大招商招大商”,主動謀劃一批功能性項目、產業鏈主項目和重大投資項目,面向國際進行市場化招商,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二是重點打造全球商品分撥中心暨特色產品國家館、消費類電子產品出口加工區、中俄生命科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高能級對外開放平臺,進一步擦亮對俄及東北亞合作的金字招牌。三是建立健全投資服務促進體系,繼續推動精簡審批要件向精簡審批事項轉變,改革投融資模式,持續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四是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在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和監管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試,提高貿易、投資、平臺和通道建設水平,推進標準、質量、品牌、信譽一體化提升,努力在構筑向北開放新高地的具體實踐中站排頭、當先鋒、作表率。
賀松: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產業振興行動計劃”“加快構建‘4567’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和省自貿試驗區領導小組工作安排部署,立足自貿試驗區產業發展需求,我們于2023年4月制定出臺了《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重點產業平臺招商指引》,從省級層面確定了“428重點產業平臺”,為地方政府、自貿片區管委會以及市場主體提供高質量發展有效載體。
接下來,我們將加強對重點產業平臺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部署,指導三個片區用好“招商指引”,抓好招商專班隊伍建設,從組織領導、任務落實、宣傳推介三方面加大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重點利用好省內外、國內外重要展會平臺,走出去、請進來,大力宣介“428重點產業平臺”,為片區產業鏈補齊補強、做大做優牽線搭橋。
鐘建平:開放型產業集群和新質生產力,是推動自貿區高質量發展、深化對俄開放合作、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的重要依托。新形勢下,黑龍江自貿試驗區要建成更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特殊經濟功能區,必須從打造開放型產業集群和增強新質生產力兩方面發力。
重點深化對俄產業合作。2023年12月,俄遠東和北極發展部宣布,俄羅斯決定在阿穆爾州、猶太自治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和濱海邊疆區設立四個國際超前發展區。國際超前發展區要求高、支持力度大,將配套一系列更加優惠的稅收政策,重點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這四個國際超前發展區都臨近我省,有望成為我省擴大高水平對俄合作、高質量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重要平臺。推進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和俄羅斯國際超前發展區的務實對接,推動跨境產業集群建設,形成高附加值產業集聚應當成為中俄合作的一個重要方向。
積極吸引生產要素 做大做強“內接”“外聯”
鐘建平:“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和主動謀劃。新發展格局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要實現更高水平開放、更高質量開放。
自貿試驗區是龍江的開放窗口。聚焦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打造雙循環重要交匯點,發揮我省地緣優勢和對俄合作傳統優勢,積極吸引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形成資源配置能力強、制度創新能力強、協調發展能力強的發展新動能,助推龍江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下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建設的主要方向。
聚焦提升自貿試驗區資源配置能力。作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黑龍江自貿試驗區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圍繞深化對俄戰略合作和促進產業集聚,大膽先行先試、不斷積累經驗,持續增強自貿試驗區對金融、人才、科技、專業服務等資源要素配置能力。突出對俄特色和優勢,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數據要素跨境流動、重點產業人才國際化等為抓手,通過深化金融、電信、醫療、制造業等重點領域開放,謀劃構建更多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
聚焦提升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能力。規則、規制、標準、管理等制度型開放,是自貿試驗區高水平深層次開放的主要標志,也是自貿試驗區有效聯結雙循環的重要保證。四年來,黑龍江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探索制度創新,累計形成490余項制度創新案例,其中近130項獲評省級案例,涉及營商環境、“放管服”改革、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等領域。這些制度創新對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等要素匯集,促進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聚焦提升自貿試驗區協調發展能力。作為連接雙循環的橋梁和紐帶,自貿試驗區是促進國內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國家間關系的重要依托。當前,應對國內大循環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等問題,需要重點加強自貿試驗區的協調發展能力。具體來看,國內層面,要通過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以及深化龍粵、深哈對口合作,做強自貿試驗區的“內接”功能;國際層面,構建以俄羅斯為重點的開放合作新格局,切實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深化跨境產業和投資合作,有效對接中俄國家發展戰略,做強自貿試驗區的“外聯”功能。
賀松:作為我國最北和首批沿邊自貿試驗區,四年來,我們發揮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累計生成300余項制度創新成果,發布七批158個省級創新實踐案例,總體方案89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部實施,以全省萬分之三的面積,累計貢獻了全省約1/5的實際使用外資和1/7的外貿進出口,在全省改革開放大局中的“排頭兵”作用更加顯現。
2024年,是我國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黑龍江自貿試驗區成立五周年,我們將搶抓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和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歷史機遇,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向北開放這兩條主線,持續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今年,我們還將出臺兩項重要文件,“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開放方案”和“自貿試驗區條例”,同時也將持續推進黑龍江自貿試驗區“428重點產業平臺”招商指引體系建設,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再上新臺階。
甄長瑜:回顧高質量推進自貿區建設,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也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從最初摸索探索復制推廣,到現在聚焦自主創新;從去年開展高水平開放壓力測試,提出“五個一百”工作目標,到落實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正在探索走出一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向北開放之路。
接下來,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將牢牢把握東北地區在維護國家“五大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實施自貿試驗區哈爾濱片區“躍升計劃”,努力做到制度創新、產業合作、物流暢通、園區承載、服務保障等“五個再提升”,打造戰略賦能、市場開放、聯運直達、拎包入住、營商環境等“五個新優勢”,為構筑我國向北開放新高地作出自貿區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