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輕板帶廠生產線。
□文/攝 本報記者 孫銘陽
2022年11月8日,在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航空工業哈飛與保利科技有限公司簽訂2架“吉祥鳥”AC312E直升機采購合同。這是AC312E直升機的首筆國際訂單,開創了其融入國際航空產業的新局面。
同日,哈爾濱聯合飛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冊成立落戶哈爾濱,其背后是省市區三級多個部門組成工作組統籌推動深圳聯合飛機核心研發制造板塊落地龍江,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無人直升機研發制造基地。項目總投資25億元,達產后預計拉動本地上下游配套產業規模超100億元。
龍江航空航天產業展翅高飛的藍圖由此可見一斑。
C919背后的龍江實力
隨著2023年的到來,C919大飛機在1月1日完成了新年首飛。
C919研制成功并取得型號合格證,是我國大飛機事業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早在C919大飛機項目啟動初期,東北輕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就參與了關鍵鋁材研制任務。“這個長16米半,寬兩米半的‘大家伙’就是C919的上機翼壁板,它有極強的耐力性,一角錢硬幣大小的地方可以承受120斤的重量,在鋁合金材料中是強度最高的一種。”東輕技術中心研發部主管工程師王鳳春介紹。如此大規格鑄錠成型,是世界各個鋁加工企業都關注的難題。東輕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成功破解鋁合金預拉伸厚板強韌性匹配難題,為最終實現C919機翼壁板國產化奠定了基礎。
在航空航天領域,新材料的應用是航空技術發展和進步的最重要推動力之一。東輕作為大飛機國產機翼壁板唯一一家合格供應商,一直將國產大飛機用材料研發生產作為“一號工程”,統籌計劃、周密部署、精準施策,在高合金化大規格錠坯的制備技術和多級強韌化熱處理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材料的綜合性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轉型升級實現高端躍升
逐夢藍天、傲視蒼穹的夢想代代相傳,而在這漫漫征途中,我們的腳步始終不曾停下。在圓滿完成一項又一項國家交付任務的同時,企業也在謀求轉型升級,走在行業前沿。
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精密塑性成形中心主要承攬某型號生產任務研制。走進塑性成形車間,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擺放的工藝設備和忙碌的“生產工人”,揮動著手臂,正在進行焊接工作。據介紹,這是為了滿足公司型號任務新引進的智能焊接設備,依托PLC控制系統,通過機械手焊鉗,能夠實現產品自動焊接、電極自動修磨,全程無需操作人員干預,降低弧光和煙塵對操作人員的傷害。
前不久,海鷹哈鈦被認定為黑龍江省“智能工廠”。這只是我省航空航天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2022年,省工信廳推進骨干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中國航發東安538車間、實力航空數控加工制造車間等3個車間被認定為省級數字化車間,航天海鷹哈鈦關鍵零部件智能工廠、東輕高端鋁合金材料產業化智能制造工廠被認定為省級智能工廠,鑫華航空進入工信部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企業公示名單。5戶航空航天企業被評為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戶航空航天企業被評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戶企業被評為省級單項冠軍企業。東輕高性能鋁合金預拉抻板被認定為國家第七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
加快產業集群發展
一家家企業“智慧”的不斷進階,筑牢了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基石。以東輕和中國航發東安為核心的鐵鋁產業基地,其鑄造技術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是國內唯一的大型航空鎂鋁合金鑄造產品研制生產基地。航空工業哈飛是國內唯一同時具備直升機和固定翼機設計研發制造能力的企業,中國航發東安是國內最大的國產全系列直升機傳動系統、發動機傳動系統專業化研制生產基地。
省工信廳也在積極謀劃強化協作配套共建產業鏈供應鏈,逐項研究航空工業哈飛和中國航發東安配套企業和配套項目,全方位多角度推動航空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率提升。2022年1月-10月,航空工業哈飛新增省內配套企業14家,廣聯航空、哈爾濱瀚霖科技等14家本地航空配套企業成為中國航發東安合格供應商。推動航空工業機載公司哈飛集成交付中心落地哈爾濱,集成交付中心建成后預計配套額可超過40億元。
當前全省航空航天產業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戶,重點監測的12家航空航天規上工業企業1-10月份營收為201億元,12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正在建設,計劃總投資超百億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長空萬里,使命千鈞;振翅高飛,逐夢蒼穹。我們相信龍江航空航天產業定會闊步奔向更廣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