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達 本報記者 趙宇清
在馬鞍村肅慎黑豬養殖基地,一群膘肥體壯的黑豬正在圈舍里悠閑地“踱步”。今年入選第十二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的七臺河市新興區長興鄉馬鞍村,將生豬養殖產業做大做強,讓農民致富更有底氣。
生豬養殖是馬鞍村的主導產業,主打品牌是“烏木河黑豬”。該品牌依托肅慎文化發源地這一獨特歷史文化資源,以文化促產業發展,一直著力打造長興鄉生豬養殖產業的“金名片”。
馬鞍村肅慎黑豬養殖基地占地4300平方米,集黑豬養殖、仔豬繁育、糞污處理為一體,產品主要銷往七臺河大型農貿市場和雞西、佳木斯等地。“目前,養殖基地黑豬加白豬年出欄量可達1000多頭,能帶動馬鞍村30多戶農戶增加年收入。”正忙著給豬添食的村民劉海艷告訴記者。
2019年,馬鞍村推出了“合作社+貧困戶”新型幫扶模式,為新入市場的養殖戶提供無息貸款、免費飼料、技術指導等服務。養殖結束后由合作社回收養殖成果并支付費用,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馬鞍村俊波合作社社員田福軍家里有100多頭肥壯的瘦肉型長白豬。“我家的豬壯得很,養到220斤到300斤就能出手。這個月抓豬的跟我訂完貨了,月末來抓30頭豬。”田福軍笑呵呵地說。
一家一戶的“小賬本”匯成鄉村振興的“大賬本”。2021年,馬鞍村全村生產總值1億元,其中,生豬養殖產業總產值5213萬元,全村生豬年出欄量26065頭。生豬養殖產業帶動馬鞍村從業農戶100余戶,全村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96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