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國際大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有利于推動實現我國經濟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放寬電信、醫療等服務業市場準入。服務業對外開放是鞏固壯大實體經濟的客觀需要,是我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著力點。
擴大服務業開放有助于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業是擴大內需的關鍵領域,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2023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4.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擴大服務業開放,有利于集聚全球優質生產要素,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也有利于促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擴大服務業開放有助于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近10年,國際服務貿易快速發展,全球跨境服務貿易年均增速是同期貨物貿易增速的1.5倍,在全球貿易中的占比提升至22%。服務貿易正成為世界各國引領創新與推動合作的重要力量。擴大服務業開放,有利于提升服務貿易質量、促進服務業提質增效,塑造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擴大服務業開放有助于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貿規則正發生深刻變化。擴大服務業開放是爭取和提高我國在國際規則制定中話語權的重要途徑。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實施,我國服務貿易開放承諾已達到較高水平,但相較《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仍有一定差距。擴大服務業開放,一方面有利于我國在服務領域先行先試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另一方面有助于我國在雙多邊框架下服務領域議題談判取得早期收獲,提升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能力和話語權。
新形勢下,我們要主動作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持續推進服務業高水平開放,穩步擴大服務業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著力構建高標準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
一是以重點領域為抓手,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保障內外資依法平等進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有序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金融等服務領域對外開放,統籌生產性服務業與生活性服務業協同開放發展。有序推進全國版和自貿試驗區版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實施,逐步放寬與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模式相關的限制性措施。
二是以開放平臺為載體,推動服務業高水平對外開放。支持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和具備條件的自貿試驗區,推進服務業開放先行先試。發揮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推進服務業全產業鏈、全環節改革開放,實現服務貿易既準入又準營。深化金融、會展、科技等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培育新業態,豐富應用場景,拓展發展路徑。
三是以國際高標準為引領,構建服務業開放制度體系。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以及雙多邊自貿協定框架下服務貿易、數字貿易、電子商務等領域談判,提升我國對新興領域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話語權。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分類梳理服務業開放以及跨境服務貿易相關條款,更加聚焦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的協同對接,開展更大力度的先行先試、更大范圍的壓力測試,有序推進服務業制度型開放。
四是以破除市場壁壘為關鍵,營造更加開放、透明、包容的服務業發展環境。推動服務業更深層次改革開放,從深化審批改革、創新發展模式、提升投融資便利化水平、完善風險防控體系等角度推進服務業創新發展,營造國際一流的服務業發展環境。破除影響公平競爭的隱性壁壘,防止相關領域的市場壟斷與行政性壟斷,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服務領域專業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資源要素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