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本報記者 張海鷹 丁燕
“朋友圈”不斷擴大、競技項目持續“上新”……凝聚友誼與激情的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譜寫了亞冬歷史的新篇章,將亞洲冰雪運動的發展推向了新高度。
中國冰雪健兒、龍江冰雪健兒以突破性的優異成績再一次創造歷史,龍江出色的辦賽水平、綠色的辦賽理念也得到了亞奧理事會的高度認可。
籌辦時間最短、場館利舊率最高、參賽規模最大……哈爾濱亞冬會創造了多個歷史之最,展現了賽事的卓越成就和深遠影響,并引領冰雪經濟邁向“高賽道”。
彰顯亞洲冰雪體育新高度
競賽是亞冬會的核心。本屆亞冬會上,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踐行“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在技能和競技水平上不斷攀登新高度。
●參賽規模之最
本屆亞冬會共有來自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名運動員報名參賽,參賽國家和地區及運動員數量均創歷屆亞冬會之最。其中,來自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的冰雪健兒系亞冬會首秀。亞洲冰雪運動大家庭的再次擴容,也讓亞洲團結友誼的主旋律更加響亮。
●項目創新之最
據亞冬會組委會競賽部部長李光介紹,本屆亞冬會所設項目中,有31%的小項是首次進入亞冬會,包括速度滑冰2小項、短道速滑1小項、冰壺1小項、滑雪登山3小項、自由式滑雪9小項、單板滑雪4小項。本屆亞冬會在項目設置上的新穎性和多樣性,見證了亞洲冬季運動項目的蓬勃發展與創新拓展。
●金牌突破之最
中國隊以32金27銀26銅共85枚獎牌位居金牌榜、獎牌榜首位,金牌數、獎牌數均創中國隊參賽歷史新高,且雪上項目金牌數首次反超冰上項目。中國速度滑冰隊奪得11金5銀5銅共21枚獎牌,刷新歷屆亞冬會速滑金牌與獎牌總數最高紀錄。
我省運動員貢獻中國金牌超4成,斬獲13枚金牌、8枚銀牌、8枚銅牌共29枚獎牌,金牌數和獎牌數創我省參加亞冬會歷史最好成績。省體育局副局長莊士超表示:“本屆亞冬會是我們在米蘭冬奧會之前完成的一次重要大考,是對我省冰雪體育綜合實力的全面檢驗?!?/p>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賓隊在男子冰壺決賽中擊敗韓國隊奪金,這不僅是菲律賓歷史上首枚亞冬會獎牌,更是亞冬會歷史上來自熱帶的代表團首次奪得金牌。
綠色辦賽科技賦能獲國際社會高度認可
自本屆亞冬會成功申辦以來,哈爾濱秉持“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賽理念和“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科學合理利用現有資源,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賽事組織和賽會服務保障各項工作,獲得國際社會高度認可。
●籌辦時間最短
眾所周知,通?;I辦一場國際體育賽事需要4年至7年,本屆亞冬會籌辦時間只有580天時間,為“史上籌備時間最短”的亞冬會。盡管時間緊任務重,哈爾濱仍高質高效完成賽會組織和服務保障工作,亞奧理事會副總干事維諾德·庫馬爾·蒂瓦里稱“這是個奇跡”。
●場館利舊率最高
哈爾濱亞冬會冰上項目5個場館全部利用原有場館及設施升級改造完成,創下亞冬會場館利舊率最高紀錄。其中,哈爾濱冰球館和省冰上訓練中心速度滑冰館成為“雙亞冬場館”。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組委會總顧問、原北京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部長、北京天安門地區管委會副主任姚輝表示,哈爾濱亞冬會場館高利舊率的做法,為其他大型賽事樹立了典范。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未來體育賽事的籌備將更加注重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哈爾濱亞冬會的成功經驗,為全球體育賽事的舉辦提供了有益的啟示與借鑒。
●綠色環保理念最新標桿
國際社會高度評價亞冬會在綠色辦賽方面的努力和成就,認為這屆亞冬會是歷史上首次將綠色理念貫穿于賽事始終的大型國際賽事,為全球冰雪運動的未來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在能源利用方面,首次實現賽事期間100%綠色電力供應,這是亞冬會歷史上的里程碑。依托我省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賽事期間所有場館及配套設施用電均來自可再生能源。
交通出行方面,350輛吉利醇氫電混汽車為亞冬會提供了安全、低碳的“醇凈”出行,這也是甲醇汽車首次大規模服務國際性體育賽事。
●科技賦能最突出
哈爾濱工業大學多項技術助力亞冬,火炬塔“雪韻丁香”凝聚著省建筑安裝集團15項創新技術的智慧結晶……“國際濱”秒變“科技濱”,哈爾濱亞冬會在通信與網絡技術、定位與安防技術、賽事保障與觀眾服務以及綠色能源與環保技術等方面均實現了顯著的科技賦能,為賽事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爾濱”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再創新高
哈爾濱向全世界兌現了舉辦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冰雪體育盛會的莊嚴承諾,贏得了來自國際體育界、參賽運動員以及媒體的廣泛贊譽,城市國際知名度美譽度再創新高。亞奧理事會第一副主席霍震霆盛贊:“這屆亞冬會堪稱歷史上最成功的賽事之一!”
●開幕式被譽為“亞洲最具創意的超級會客廳”
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浪漫絕美、創意滿滿,令億萬觀眾心潮澎湃,難以忘懷。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認為,開幕式成功地將冰雪運動的魅力傳遞給了全世界,開啟了亞洲冰雪運動的新篇章。亞奧理事會第一副主席霍震霆稱贊哈爾濱亞冬會開幕式是“亞洲最具創意的超級會客廳”。
●贊助商“朋友圈”最強
哈爾濱亞冬會吸引了多達40家贊助商,涵蓋金融、汽車、運動、食品等各領域,遠超2017年札幌亞冬會的18家贊助商規模,冰雪盛會背后的“朋友圈”堪稱強大。一些知名企業如361°、黑龍江三特紡織服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哈藥集團、飛鶴、吉利控股集團等,都成為了亞冬會的官方合作伙伴或贊助商。值得一提的是,在亞冬會贊助商中,有十余家企業來自東北地區,這是東北企業首次大規模在國際性賽場上亮相。這些企業涵蓋了運動員的服飾、食品、藥品、營養品、保健品等多個方面,深度參與賽事的籌備和舉辦,不僅為賽事提供了優質的物資和服務,也借助這一國際賽事平臺,展示了東北企業的實力和風采。
●“爾濱”熱最火爆
當“亞冬熱”遇上“冰雪熱”,“雙亞冬之城”哈爾濱再迎“潑天的流量”,創下一個個新的紀錄:位于哈爾濱地標防洪紀念塔下松花江江面的冰雪嘉年華挑戰“最大的戶外冰上樂園”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迎來最大的人流量;名聲遠揚的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成為亞冬會的分會場,亮相于世界各地的屏幕之上,入園游客數量再創新高,單日突破10萬人次,運營68天接待游客突破356萬人次,創下新紀錄;大批中外客人來哈爾濱賞冰雪、觀賽事,春節期間8天,哈爾濱共接待游客1215.1萬人次、同比增長20.4%,其中入境游客激增144.7%;亞冬周邊文創產品受熱捧,吉祥物“濱濱”和“妮妮”相關的文創產品銷售火爆,亞冬會執委會市場開發部副部長姜玉龍說:“從賽事籌辦到賽會結束的300天時間里,有2279款、609萬件特許商品登陸全國332家線下店面和5個線上平臺,累計銷售額預計超6億元?!?/p>
哈爾濱第九屆亞冬會圓滿落幕!這場冰雪體育盛宴所煥發的文化自信、重塑的產業邏輯,像冰層下涌動的春潮,已然在這片黑土地上悄然積蓄力量,奔涌向前……
圖①:本屆亞冬會開幕式創意滿滿。
圖②:省冰上訓練中心速度滑冰館改造后煥發新活力。
本報記者 郭俊峰 張澍攝